第(1/3)頁
不過,這也怪不得兩人計劃不周。
一來,兩人手中兵力嚴重不足,制約了其作戰部署。
騎兵機動性強,移動迅速,本就不是容易被包圍的兵種。
為了將這來援的兩萬騎兵都圍住,兩人不得不通過誘敵深入的方式,吸附了騎兵部隊,并通過點狀阻擊的方式,布置了一個長十多公里、寬七八公里的大型包圍圈。
而為了維持這么大范圍的包圍圈,防止鬼子騎兵破圍而出,他們已經將手中所有兵力都投入了進去,并重點加強了鬼子最有可能突圍的西北側兵力部署。
在東側洪濤山山區附近,兩人則是專門布置了2000余人,分成4處陣地,將可以通行戰馬的山口道路都封死。
可以說,為了完成圍殲目標,兩人已經考慮到方方面面,將手中兵力也用到了極致。
二來,兩人還是不太熟悉當地地形地理,忽視了洪濤山的特殊地形。
兩人作為八路軍資深團長,輾轉數千里,鏖戰十多年,見慣了南方連綿千里的山區,習慣了太行山綿延的群山,看到高聳的洪濤山后,他們都下意識的認為這同樣是一座連綿的大山,騎兵部隊很難輕易翻越。
但實際上,洪濤山雖然是陰山山脈的支脈,呈南北偏東向,綿延百余里,但其東西向卻不過三四公里寬,算是一個狹長的山脈地形。
且西側因為緊靠黃土高原,并不算難以攀登,不僅一些山口可以騎馬通行,一些非山口的小路也可以慢慢徒步翻上去。
作為半個本地人的偽蒙騎兵,依恒額等人對大同周邊地形較為熟悉,深知洪濤山地理,在發現八路軍僅僅重點封鎖了山口附近后,可以迅速從十面埋伏中找到一條細微的破綻和生路。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洪濤山雖然可以翻越,但其主要以山石結構為主,巖石裸露,植物稀少,以少量灌木為主,并不像太行山那樣密林遍布,部隊行進間無遮無掩。
因此,這些偽軍們剛剛上山,便立即被高空偵察機發現了動向,并隨即報告了后方李云龍、丁偉的圍剿作戰指揮部和張云破襲指揮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