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此時的美國人,確實是有些懵逼的。 雖然二戰期間美國有蓄意挑逗日本,逼迫日本宣戰的嫌疑,但美英等國確實不怎么看得上日本,加上先歐后亞的戰略,實際上并未精心進行戰爭準備。 在他們看來,鬼子的航空工業、電子工業、鋼鐵工業等等都落后他們很多,陸軍建設更是只有一戰水平,且大量部隊陷入中國戰場,唯有海軍較為強大,但英美等國太平洋海軍實力同樣不弱。 以他們目前部署在太平洋的軍力,至少是足夠應付鬼子的,或者說至少可以等待本土主力來援。 但太平洋戰場從一開始,就出乎英美等國軍方的意料。 鬼子先是偷襲珍珠港,取得了先手優勢,隨后就發起了猛烈進攻。 鬼子的零式戰機性能出色,讓英美等國空軍部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鬼子陸軍部隊的凌厲攻勢,也讓美英法西等國極為震撼。 幾個月間,鬼子僅僅用了40余萬兵力和千余架戰機,便輕松橫掃東南亞,擊落了上千架英美戰機,擊潰了大量英美法等國部隊,俘虜了其30余萬人,并輕松繳獲了大量英美等國的坦克、飛機等武器。 就連美國東南亞戰區的最高指揮官,麥煙斗,也只能扔下十多萬部隊,攜帶著家人匆忙逃到澳大利亞。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美國政府,是整個二戰期間最灰頭土臉的時候,也是最沮喪最失落的時候。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盡快扭轉戰局,他們愿意多付出一些代價。 而這,就是張云看到的機會。 一次讓八路軍工業水平再次躍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