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果然政治都是復雜的。 張云心中也暗暗嘆氣。 后世關于美國為什么制定先歐后亞、先德后日的策略,以及為什么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仍然堅持該策略,有著各種各樣的解讀和分析。 這里面原因很復雜。 一方面,德國的工業(yè)潛力遠在日本之上。德國占領西歐以后,人力、物力資源大大超過了日本。1941年底,德國及其盟國和被占領國的鋼產年產量達到4千萬噸以上,煤達3億多噸,汽車達60多萬輛,武器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德國已經(jīng)開始著手研制原子彈,整體實力遠超日本。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的大城市和大工業(yè)生產基地集中在大西洋沿岸,相對地靠近歐洲。如紐約離倫敦只有6000多公里。相反美國的西海岸離亞洲則遠得多,如舊金山經(jīng)夏威夷到橫濱則達10000多公里。在美國和南美洲的一些國家,德國法西斯的間諜十分活躍;在大西洋上,美國的軍艦和商船經(jīng)常受到德國潛艇的威脅。美國懼怕德國的入侵遠遠超過對日本的擔心。 此外,也有解釋說,美國奉行的海權論,知道海權的重要性。雖然鬼子海軍不弱,但仍然遠遠不如英國海軍。如今德國一直在和英國作戰(zhàn),美國擔心一旦英國撐不下去投降德國,則德國立即補齊了海軍短板,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再也難以抵擋。 總之,歐洲歷來是美國的戰(zhàn)略重點,且英國、蘇聯(lián)等盟軍巨頭也都因為各自利益認可這個方略,自然就成為美國人堅持的戰(zhàn)略決策。 哪怕中國為此需要多付出千萬人的死傷,美國人也并不在乎。 這就是國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