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張云部署下令后,正太軍分區情報部王部長立即按照軍分區要求,向著總部和老家發出了正式請示,征詢諸位大佬的意見。
“通過先前的特殊渠道給青山一朗寄信,告知老鬼子們中途島海戰的結果?”
前線總部中,老總、副總參謀長等人望著這份正太軍分區情報部的請示,當即驚訝地對視一眼。
幾人此前已從張云那里獲悉鬼子海軍隱瞞真相的情況,自是立即領會了正太軍分區,或者說張云的意圖——打消岡村寧次等人的僥幸心理,迫使他們盡快將目前后勤補給困難的第1軍、第12軍向其他戰線收縮,從而為我方奪取邢臺、邯鄲創造有利態勢。
事實上,打擊第1軍、第12軍部隊后勤補給線,逼迫兩軍整建制撤離,是老總等人早就定下的戰略決策,以降低后續巷戰奪取邢臺、邯鄲兩城的難度。
雖然八路軍如今兵強馬壯,人員眾多,足夠經受幾場巷戰的損失,但如果強行攻占鬼子重兵防守的城市,則必然會有大量精銳兵力損耗在巷戰中,事后還要修繕城市治理民生等等,整體上并不劃算。
(歷史上,為了完整解放上海,保護城市不受大規模破壞,解放軍只能盡量不使用重武器,結果在上海巷戰中損失極大,傷亡了近三萬人。很多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榮立大功的指戰員最后都倒在了上海街道上,比如第27軍235團的“渡江第一船”12位勇士,全部犧牲在四川路橋上。)
這也是總部和張云大張旗鼓削弱第1軍和第12軍,營造圍殲該部的架勢,卻并未將3縱李云部、重炮部隊、戰車部隊等重要戰力暗中向北調動的原因。
涉縣山口地形限制下,部隊出擊速度必然快不起來,很可能己方主力部隊剛剛出山,鬼子們就會大跨步撤退到邢臺、邯鄲城里,據城而守,死守待援。
以第1軍、第12軍目前至少還有8萬余人的體量,八路軍非得傷亡3、4萬人,并額外造成數萬市民死傷才能通過巷戰奪取兩城。
代價太大,自然要盡可能避免。
“我覺得張云同志的這份計劃沒有問題。”
副總參謀長最先表態道:“成了,咱們后續攻占兩城就能省很多事;不成,同樣無傷大雅,耽誤不了什么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