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該縣區域面積很大,地形多變,整體自東南向西北傾斜,自南而北依次為山區、丘陵、平原、洼地地形。
其中南側山區為泰沂山區余脈,較為險峻,北側則是華北平原,地形平坦,還有部分地區由于黃河沖刷,變成了洼地。
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得章丘抗戰以來就一直是抗日部隊與鬼子拉鋸的游擊區域,敵我雙方交火不斷。
鬼子更是屢次發起對章丘南部山區的掃蕩,使得章丘抗戰局面一度十分艱難。
不過,自山東根據地逐步發展壯大,裝備逐步改善后,泰山軍分區便成功在章丘南側站穩了腳跟,不僅在山區中建立了較為穩固的根據地,且持續向平原地區滲透,一步步將眾多平原區域擴展為游擊區。
章丘衛星地圖
正因為之前山東根據地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聯合軍分區接手章丘縣確實省卻了很多麻煩,直接擁有了較為穩固的根據地,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廣泛支持。
獨立支隊偵察營提前進駐章丘縣后,便按照張云命令,開展了對南側山區的全面偵察,很快就在章丘南側山區找到了適合建設基地的位置,而張云帶著野戰1團以及輜重部隊到位后,整個章丘基地的建設就陡然邁上正軌。
短短幾天時間里,憑借著張云臨時套現兌換的中小型工程設備、油料、糧食、水泥建材等足量設備物資,獨立支隊工兵部隊以及動員而來的支前群眾們,就迅速完成了基地的外圍防御建設。
外圍警戒哨所、內部戰壕、 山體炮位、混凝土機槍碉堡等等防御工事迅速成型,而繞行過來的獨立支隊1縱榴彈炮部隊和山炮部隊等也快速完成了入駐。
就連跟隨張云東出而來的坦克部隊也完成了協助作戰任務后,渡過黃河故道,趕赴了章丘,隱蔽在了南側群山之中。
可以說,借著獨立支隊威震濟南的余威,抓住這段時間鬼子難以出兵干擾的空隙,獨立支隊快速完成了章丘南側基地的防御建設,擁有了以戰壕、機槍、火炮以及坦克等組成的防御體系,徹底在章丘站穩了腳跟。
隨后,足夠駐防近4萬人兵營駐地,足夠儲備數十萬噸糧食的儲備倉庫等項目的施工建設也排上了日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