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制海權……’ 聽完劉長青的推斷,張云認可點頭,心中卻默默咀嚼著這個沉重的字眼。 近代的華國,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逐步失去制海權甚至領海的血淚史。 在漫長的華國古代歷史中,浩瀚的大海曾經是天然的屏障,護佑了華夏文明在這塊廣袤的大陸上茁壯成長。同時,廣袤深邃的海洋也為華夏百姓發展提供了很多的機遇。 自唐宋航海技術大發展以來,華國便一直是西太平洋區域最重要的海上勢力,中國商船頻繁往來于黃海、東海、南海,甚至印度洋的各個港口,通過貿易給大陸帶來了眾多的財富。 甚至,華國還一度以宗主國的身份,控制了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馬六甲海峽。 但自1511年葡萄牙人攻陷馬六甲之后,西方人紛至沓來,而這一過程又恰好與中國主動放棄遠洋,采取保守的“海禁”政策的時間段相吻合。 于是從那時起,華國便逐步喪失了對遠洋、近海甚至沿岸海域的控制。 失去了大海,就失去了近代未來,失去了參與大航海時代競爭的入場券。 馬六甲的淪陷,使得扼守南中國海的門戶徹底暴露,西方列強在占領了東南亞等地后,逐步摸清了華國的虛實。 到了這個時候,古老的帝國也只能被端上列強們的餐桌。 根據史料統計,從1840年到1949年這100多年間,積貧積弱的華國大陸至少遭受了世界列強479次入侵,幾乎所有的重要港口以及外圍島嶼都曾經遭到外強們的蹂躪侵占。 到了近代甲午海戰之后,華國海域已經近乎全部掌握在列強手中,就連海關都是列強派人管理,已經毫無制海權可言。 別說海洋了,就連長江、黃河這樣的內海,也成為了列強的后花園,任由列強們的炮艇巨艦到處游弋。 而等到鬼子全面侵華,國府海軍艦隊全部自沉長江后,如今整個華國已經幾乎沒有海軍力量甚至水面力量可言。 之所以說是幾乎,是因為八路軍的海軍艦隊已經在籌備中。 按照老家和張云的計劃,下個月這支擁有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艦等十多艘艦艇的海軍就會正式成立。 雖然只是一個打著毛熊旗號偷偷訓練的小艦隊,但卻可以為八路軍提供源源不斷的海軍人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