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民國32年,3月31日。 下午時分。 遼寧省通遼縣西側。 八路軍新修建的通遼野戰機場。 近代工業的偉力下,昔日荒原在短短時間內,就變成了以馬斯頓墊快速整合修建的浩大機場。 機場之中,白線縱橫。 以白漆畫出的六條跑道和諸多功能分線,將機場有序規劃出十多片區域。 筆直延伸到外圍的跑道旁邊,整齊停放了一排排的B25 轟炸機。 龐大而黝黑的轟炸機橫臥在地面上,如同一群沉睡的鋼鐵巨獸般靜靜地蟄伏在那里,散發出一種令人膽寒的氣息。 機場的外圍周邊,數十挺防空機槍和十余門防空炮斜斜地對著天空,警惕著可能的敵人,又有龐大的雷達發射天線不停轉圈,監控著周邊空域。 綿延的鋼鐵地面,整齊的戰機排布,林立的槍炮雷達……整片機場,無處不在彰顯著近代工業帶來的野性力量。 此時此刻,機場內部,人潮涌動,一片忙碌。 數以千計的地勤人員正在轟炸機旁來回穿梭,進行著裝彈、加油以及起飛前的最后檢查作業。 過了不知多久,隨著一聲聲哨響,地勤人員們開始了撤離。 停留在機位上的眾多B25轟炸機也開始啟動,螺旋槳飛旋間,數百臺發動機齊齊發出巨大的轟鳴。 待地勤人員全部撤離后,領頭的6架B25轟炸機緩緩啟動,沿著各自跑道加速滑行,并在跑道盡頭騰空而起。 緊接著,一架又一架的轟炸機相繼起飛,整個機場一片喧囂繚亂。 僅僅十多分鐘后,之前滿滿當當停放著轟炸機的機場已經空曠起來。數以百計的黑影在機場上空盤旋,重新進行著編組。 “第11轟炸機團完成升空及編組……” “第12轟炸機團完成升空及編組……” “第13轟炸機團完成升空及編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