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同一時間。 與南鑼鼓巷95號這邊差不多隔了三四條胡同的一個四合院里。 都已經這個點了,姚姨剛從老于家離開。 老于家的燈火亮著呢。 于父正在抽煙,于母則是在收拾桌子上的茶杯等等。 于母嘴里還有些不岔的嘀咕了兩句:“都說姚芳是附近十條八條胡同最好的媒婆,這也不太行啊!” 姚芳的回復是:那個叫曹衛國的小伙子就是沒看上于莉。 雖然姚芳說的委婉。 這讓于父很郁悶,讓于母有些生氣。 于莉今年已經21歲了,年紀不小,也該出嫁了。 更重要的是,于莉初中文憑,家里沒啥關系,不好找工作,一直在家里蹲吃蹲喝,這是老于家巨大的負擔。 還不如老二海棠。 這不,海棠剛輟學,就已經憑借著高中學歷和能說會道,考核成功、被錄取成為軋鋼廠的實習廣播員。 于莉雖然手腳麻利,在家里干活、做飯、收拾屋子都是一把好手。 可到底是吃閑飯的啊! 老于家并不富裕,應該說,非常貧窮。 于父于母都沒有正式工作,一直靠著臨時工賺錢,收入很低。 好在一家子都是四九城的城市戶口,有定量,不至于去鴿子市買高價糧吃,否則的話,老于家早餓死人了。 這不,老于家整個1960年,只吃過一頓肉。 那一頓肉,還是買的肥肉回來煉油的。 剩下的油渣用來和韭菜餡混合包餃子。 這個資源極其匱乏的年代,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食用油定量只有2兩。 這點油,怎么省都不夠用,肥肉煉油是一種補充。 哦,對了,這個年代的肥肉,可比瘦肉金貴多了。 每次有機會買點肉,人人都恨不得全要肥肉。 排骨啊、瘦肉啊降價都沒人買。 因為家里的條件實在是差,于莉如果能嫁人了,少一個人吃飯。 順便,還能有點彩禮什么的,老于家的日子可以好過太多。 于莉長得漂亮,倒也有不少媒婆來給說媒。 可媒婆們介紹的對象,要么是條件很差。 要么是,對方條件不錯,卻嫌棄于莉沒有工作。 荒年啊! 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有著生存壓力。 養自己都艱難了,再養于莉這么一張嘴,誰愿意? 而被姚芳吹上天的這個名為曹衛國的19歲小伙子,于父于母可滿意了。 據說,180多一點的大個,長得還好,已經沒有父母,更是軋鋼廠的采購員,以后說不定能當領導。 雖說,這個年代找對象,如果對方家里的老人不在了,某種意義上是缺點。 可考慮到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勉強也算優點。 更讓于父于母滿意的是,姚芳說,這個曹衛國繼承了他爸老曹的遺產。 按照姚芳的估測,這個曹衛國手里有2000元左右的巨款。 哦,對了,家里還有三間房子和一輛剛買的新的自行車。 條件好的嚇死人! 于父于母晚上吃飯都不香,端著碗站在門口,焦急緊張的等待著姚芳過來傳消息呢。 結果,等來的是壞消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