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49章 朱厚照:大明也要有鐵路!鋼鐵一天十萬斤!朕許你入閣! “臣叩見陛下。” 御書房,工部尚書李善揣測不安的拜見朱厚照。 “李善,可否知道朕把你單獨叫來的目的?” 看著案臺上的資料,朱厚照這才打量李善,六十歲的普通老頭。 這個李善,是成化十四年進士,歷任金陵監察御史、京城監察御史,后來彈劾他兩位舅舅,被調去河南當巡察御史,黃河決堤的時候,他立過功。然后又專任湖北、山東,修過黃河平過亂,又還當了幾年四川布政主官,招撫了四川番夷,算是立過功的人,就在去年,朱厚照有過印象,內閣提他成為南京工部尚書,嚴格起來,他也算內閣的人。 不過是少見的實干派。 “臣不知。”李善老實回答。 “好吧,朕把你叫來,主要是為了下西洋的事情。朕已經查閱過金陵工部這邊的資料,發現工部已經不造船……現在,你有幾分把握,讓工部造船的水平,恢復到太宗時期。三寶太監的船隊,多久能打造得出來。” 朱厚照自然已經是調查過金陵這邊的航海家底。 可惜,幾十年沒有出海后,工部管理的造船部門也衰落了。 船更是只剩下一些老舊的船,別說恢復鄭和時期的出海規模了,就算是組建一只像樣的船隊,已經夠嗆。 “咳咳,陛下……這,其實工部也能造船,好多人已經前去泉州、福州等地謀生活了。想要恢復到永樂時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最快三年,最慢五年,還要朝廷給足足夠的錢。” 李善有些尷尬,朱厚照問起的這個,他倒是門清。 金陵這邊雖然也有漕運,但怎么說呢,沒有泉州福州等地賺錢吧。 甚至……自從朱瞻基勒令停止下西洋的時候,工部造船部門不行了。 鄭和留下的船隊,這種國有資產也經歷了一些巧合流失了。反正,他們除了修繕水師的船,就基本上沒有經營這個業務了。 自然,朱厚照要是想,還是可以的,把那些熟練工人再從各地市舶司叫回來就是…… 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造船很耗錢。 “三五年……” 朱厚照直接不想了,他倒是能等,可是想到人家西班牙葡萄牙早就縱橫四海了,他怎么等得了。 但他也知道,這種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他兩條腿走路,既然他們暫時無力官方組織,那就讓民間來…… 或者直接吸引世界各地的過來,拖延那些國家發現黃金的腳步。 這也只能是一個緩兵之計。 “行吧,伱先暫時召集人手,重新建立造船部門,錢的問題,先不用擔心。” “另外,你也想個法子,無論騙也好,哄也罷,最好收編民間的船隊來給朕用用也行。” 朱厚照只能如此安排,同時也不可避免產生一絲僥幸心理……太宗他們就不能直接給一支船隊嗎?印鈔機就給了,沒給船隊,怎么當世界印鈔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