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并不是清華大學數學院統一組織的。
而是鄒院士本人,自行出題,自行閱卷,自行組織的一場考試。
所面對的考試,也只有江述這四個剛剛成為他弟子的學生。
其實。
這也算是鄒院士一直以來的傳統了。
在開學后,對自己的學生組織一場摸底考試,從而摸清每位學生的學術水平。
探一探每個學生的極限在哪里。
方便后期根據每個學生各自的實力,進行因材施教。
也因此。
鄒院士一般會把這張‘摸底試卷’的試題難度,出的很高。
只有難度高了。
才能夠摸底摸得更透徹。
否則都是一些簡單的題型,所有人全都能做對,那這場摸底考試,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尤其是這一次。
因為參加摸底考試的,還有江述在。
鄒院士又特意把試題的難度,再度提高了數檔。
整張試卷上,一共二十道題目。
前面十道題目,都是比較簡單的基礎性題目,一般的博士生應該都能夠應對。
第十一道到第十五道題目,就不是一般的學生可以做出來的了,需要極為扎實的數學水平和無比靈活的思維轉換能力。
頂尖的博士生,可以嘗試去做對其中的一兩道。
至于最后的五道題目。
是在正常情況上,根本不可能會出現在試卷上的題目。
一般來說,或許會在什么數學交流座談會上出現。
是只有被冠上以‘數學家’頭銜的存在,才有最基礎的去嘗試破解的資格。
估計最后能破解出來的,也沒有幾個。
尤其是答題時間,只有四個小時。
四個小時,對于別的學科來說,或許是挺長的時間。
但對于數學這門科目而言,四個小時,有可能一道題目的第一問都做不出來。
四個小時,作答摸底試卷上的二十道題目。
可謂是非常非常的緊張。
而試卷上這最后的五道題目,就是鄒院士專門為江述準備的。
為的就是摸一摸江述的底。
其實。
鄒院士一直就很好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