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為了拉攏吳三桂,確保拿下易守難攻的山海關,多爾滾確實下了很大的本錢,從中也證明了他的能力和魄力。 多爾滾的誠意讓昊三桂大為放心,也抗拒不了平西王的誘惑,當即下跪接領圣旨和印信。 吳三桂在府內擺下宴席,為舅舅祖大壽接風洗塵,坐陪的全是他的心腹親信,邊喝酒邊商量大事。 第二天早晨,吳三桂隨便找了個借口封閉城門,關寧軍盡出,占據城頭各重要防御工事,封鎖城內所有交通要道,然后召集全城百姓,痛斥崇禎皇帝昏庸無能,不僅不派發軍餉,還要撤換他的軍職,押解入京受審,為了關內的百姓,他不得不反。 百姓半信半疑,官場上的事,他們哪里知道,吳三桂說啥就是啥了,畢竟吳三桂在山海關還是頗得人心的。 吳三桂給崇禎扣上屎盆,說明自己獻關降清的原因后,安撫關內百姓,福臨皇帝是英明神武的好皇帝,只要大伙兒當順民,日子會過得比以前更好。 也不管百姓接不接受,吳三桂下令大開城門,迎接早等在城外的清軍入關。 為安撫民心,多爾滾嚴令手下禁止燒殺搶掠,騷擾百姓,讓惴惴不安的百姓松了一大口氣。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愿意當順民,只是懾于清軍的強大武力和吳三桂的威勢,不敢表露出半點不滿,但也有一些書生勇敢地站出來,破口大罵吳三桂賣國求榮,最后全被吳三桂砍下腦袋,懸掛城門口示眾。 城東,某間破舊的民房里。 身上背著一張大弓的王阿福正在忙碌,他把一堆堆的干柴和被褥弄濕,四處澆上火油,打火引燃,然后摘下大弓,向天空發射了三支鳴鏑后,扔掉大弓跑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