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個她記不得的年間,西漢傾頹,一個叫王莽之人得之大權,推行改革。 其中改革行制都讓顧楠都有一種錯覺,這王莽莫非和自己是一個來路? 無怪呼她,王莽所行的改革除了改革貨幣和修改地名之外,許多地方都給她熟悉的感覺。 土為國有,均分于民。 廢除奴婢,修改勞動法制。 朝政參與的國中經濟規劃,實行國營專賣,建立貸款體系。 將一天100刻的古計時法修改為一天120刻的新計時法。 還有等等,不過他做事似乎是太過于急切了,在許多官職的改革之中未有把控,使得新政不穩。 而且漢家年間重立了秦朝廢除的分封制度,使得外戚世家的勢力異常深厚,當年秦時,世家勛貴最薄弱的時候,也不好將這些人聚而滅之,何況是現在。 王莽的新政很快就出現了問題,改制沒有解決西漢末年以來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問題。相反,由于他討伐匈奴和周邊之國,大興土木,大為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甚至造成成千上萬的百姓死于非命。 又是那幾年,天降旱災,饑民遍地,米價從數十錢漲到了兩千錢。(這個是歷史上有的,真不是我安排的。) 那段時間顧楠也吃不上飯,這也讓她又發現了一件事,她餓不死。 也不知道是應該慶幸還是悲哀。 在顧楠的眼里一切都很熟悉,那些年的秦國亦是如此,改革還未有完全實施,匈奴和百越連連來犯,使得不得不修筑城墻,起兵遠征,使得民役加重。 之后也一樣的就是天災人禍,同樣的天災讓國中徹底動蕩。 到了末年,米價上漲到了每斛價值黃金一斤,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顧楠似乎又是再看了一遍當年的秦國模樣,就像是一副如有安排的模樣。 后來的瘟疫盛行,她開始游方各地,她救不了太多人,也不必一定能治好瘟疫,她只能盡她所能。治好了一些人,也看著許多人死去。 只能說她作為一個穿越之人確實不夠合格,沒辦法通背各朝歷史,也不能造出能改變民生的科技。 她路過一個叫做昆陽的地方,在那里她看到了一場交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