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黃巾軍。”顧楠微微頷首。 “黃巾敗后,其眾流亡,分股流竄,常于各地禍亂。其眾數股流于冀州黑山,是為黑山軍,此軍將者本為黃巾一眾張燕。后受朝招安,如今是為平難中郎將張燕。領軍為眾,治河北山嶺。雖如是,然北地諸侯各立,其眾受遏難行,是欲謀出路。” 雖然提及的是青州黃巾,但顧楠先說的卻不在青州,而是黑山這支駐于冀州,已經變成了正規軍的黃巾軍。 不過可惜這支正規軍的處境算不得好,本來作為黃巾起義之時此軍向外說有百萬人之眾,實則沒有這么多,但是聯合此地之眾的百姓山匪,卻是也不少于數十萬人。 不過此軍的領將張燕和張角不同,他非是圖謀天下之人,或是說他本人的志向并不高遠。 硬要說,這個人有些類似于后世梁山好漢之中的宋江,他希望能為自己的部下和自己謀一個正經的好出路,于是歸降了朝廷。 如此歸降,黑山軍中不愿受降的起義之人紛紛離去,使得黑山軍的勢力多有受損。 不過即使如此黑山軍之眾依舊足以叫北方的各路諸侯忌憚,也都圖謀此中,常與掣肘。 又因其軍人眾,百人中多有兵卒家眷,使得數十萬人常有糧草之缺,也讓黑山軍更加難以身處。 將這黑山軍說完之后,顧楠才轉而說及青州。 “青州之軍不同于黑山,多為黃巾余黨流亡而至匯聚于此,無統領而四散為亂,本都為綠林強人農野出身,雖人眾然無序無令不能成軍。” “即使如此,其人之眾猶不可小覷。” “青州刺史焦和無能,青州雖兵精糧足,但不善領兵,常祈天而祭,卻不作戰備。北海相孔融為名士不通軍務,從文不武,難可為戰。” 顧楠看著圖上的青州,手掌微覆,露出了手背上有些猙獰的刀疤。 “若是青州黃巾聚眾而起,青州必亂,兵馬不能以為鎮壓。” “此便為時機,將軍可于兩軍皆傷之際,借義從名而為,舉兵以剿賊為號擁兵入主青州。” “可具以青州,就可于北海而側天下,內屯田安民,校練兵馬,外結船立櫓,操水河軍。成強軍豐糧而安內外,得事自為。” 青州居于天下之側,外臨北海,可操練水軍,內陸水壤肥沃糧草充裕,能得此地可以說只需固守就無外憂內患,是一屯聚兵馬的重地。 話至此處,曹操已是心中為動,若是真同顧楠所說,他就可有一個立足之地,而且是軍糧富足的一州之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