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坐在下面的人有孩童,也與年輕的男女,甚至有老人。 等到最后的幾個晚到的孩子入座,拿著書的先生開始在木屋里講起了什么,遠遠地聽,似乎是在講課。 而這些木屋,居然是一間學堂。 就算是太平年間,想要讀書,一般不是書香門第,就是官貴之后,平常的百姓想讀書是很難的。 有多難?大部分的人一輩子也可能都不能認識一個字。 何況是現在這樣紛亂的時候。 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的時候,在青州北海,居然有一間學堂,在教百姓讀書。 顧楠第一次見到這里的時候,甚至都以為是自己看錯了。 之后,還特地打聽了一些關于這個學堂的消息。 聽聞這間學堂是北海相孔融建的,一面是教百姓讀書,一面也是將被黃巾蠱惑的男女規勸。 這是孔融做的第一件事,也只一直做到現在的事。孔融是誰,顧楠想遍了自己記得的事,也只想到了一個孔融讓梨而已,從不知道他還做過這些。 這種亂世,還在教百姓讀書的人,除了這孔融,應該也難找出第二個了。 孔融,說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倒是也不負他的先人。 顧楠站在樹下,一直等到那木屋里的先生下課。 臨近年末,樹上的葉子已經幾乎落完了,但是難得還有幾片還在那里搖晃著。 “孔子,儒家之后嗎?” 她伸手從自己的懷中拿出了一個布包,看那布包的大小,似乎是一本書。 “綺兒,我進去一趟,你門口等我就好。” 顧楠對玲綺說了一聲,說完,就想著那木屋里走了進去。 大概是和里面的那個先生聊了幾句,也不知道說了一些什么,不過也沒有聊太久。 等她在出來的時候,手里的那個布包已經教給了那個先生。 “走吧。”顧楠笑著牽起了玲綺的手向著路上走去,是準備回去了。 “師傅,你給了他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