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齊了,等到后來的七個人相繼坐下,曹操側(cè)過頭來看向顧楠,開口說道。 “呂布和陶謙一同舉兵來攻青州,先生以為,有幾成勝算?” 幾人都是已經(jīng)接到了書文才趕過來的,自然明白曹操說的是什么。 兗州呂布以曹操未得朝廷準許,卻強占青州不去為由聯(lián)合徐州陶謙起兵攻討,形勢緊迫。 曹操說起了正事,就連曹洪和夏侯淵這兩個不安分的人臉上也凝重了起來,他們雖然渾,但是不代表他們不知輕重。 雖然曹操剛剛招降了二十余萬青州黃巾,但是精銳也就只有數(shù)萬而已,再加上曹操自己原本的兵力,和青州的兵力,也不過就是十余萬左右。 同任何一州相比這些兵力都不會弱,但是如果要同時面對兩州,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要問勝算多少,在座的人最高也只敢說四成。 可曹操輸不起,四成對于一場輸不得的仗來說,太少了一些。 所有人都緊鎖著眉頭,顧楠戴著斗笠,也看不清神情。 曹操臉上神情平淡,但是桌上的手攥著,他也并不是那么輕松。 直到顧楠慢慢地拱手,說道。 “將軍,當有八成勝算。” 座中的人都怔怔地看著那個白衣先生,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徐兗兩州,哪一州都不是能輕易拿下的,兩州共討,又哪里來的九成勝算。 曹操嘴角一翹,手按在了桌上。 “好,八成!先生,計將安出?” 八成,對于他曹操來說足夠了。 “呂布得陶謙相助,是因為將軍名不正,但是他呂布入軍兗州難道就是名正言順了?” 顧楠反問了一句,曹操愣了一下,隨后眼中一亮。 是了,他呂布,也是名不正言不順之人。 “兗州之中稱又兵卒十萬,但可以一用的應該不足此數(shù),而我青州兵甲十余萬隨時可用。所以兗州比之青州,兗州不能比。” “將軍雖沒有青州刺史之名,但是諸侯聯(lián)盟后,將軍作為天下有目共睹,在外也是素有盛名。” “而呂布早年跟隨丁原,更是拜為義父,之后如何?是殺了丁原投奔董卓。到了董卓帳下,又將董卓誅殺。如此左右不定之人,又如何能叫人心安?所以呂布比之將軍,呂布不能比。” 顧楠伸出了兩只手指,問出了最后一個問題。 “兗州不比青州,呂布不比將軍。那陶謙又為何要助呂布,而不是助將軍?” 話至此處,所有人都已經(jīng)明白了過來,說是八成勝算都是少了。 此戰(zhàn)便是說是九成,甚至是十成勝算,都可以信。 無論是兵力,還是名聲,曹操都要比呂布更有優(yōu)勢。 陶謙要是助呂布攻青州,所要用的兵力必定要比助曹操攻兗州的兵力要多。在聲名上,曹操也要比呂布來的可信的多。 所以無論這徐州陶謙是忠于漢室的漢臣,還是想要自立的諸侯,只要曹操與之聯(lián)系,他都會倒戈。 想到此處,原本爭論不休,曾說若不求援就當退避的門客,臉上都是一陣復雜還有心中生寒。 兗州和徐州的兵馬還遠遠沒有到,甚至這個白衣先生只看到了一句話的軍情,就已經(jīng)將身在千里之外的陶謙所想的算得死死。 無論陶謙為何要助呂布,也不論陶謙是個什么樣的人,呂布比過曹操,此戰(zhàn)就是已經(jīng)輸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