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漢之后,曹昂立魏,魏朝首建各地學府制,立學傳教,當時國中,天下作學。以百家學說為基,開學立說者無數,爭鳴不絕。 學風鼎盛之時,物學、算學、文學、史學各個學說,所傳流世間的著作無數,為后來人奠定了層層基石,乃使魏有后世,學之起始,說之開源之稱。 而西側,其立有西域都護府,順著絲綢之路,通商車隊車馬連結,一路西行。 風沙之下,掛在駱駝的脖子上的鈴鐺聲,在一條條通向世間的道路上回響。 學之盛時,國力則強,冶鐵煉金之術,用以制成兵刃配以軍中,使軍馬彪悍。水利務農之能,用以改革田耕配種育苗,使糧產倍增。算學物學之理,用以格物致知通曉世事,使世人明智。 無數的學理從這里開始,無數的創造從這里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 無數的人在那路口看到了指路的路標,一步一步地走向了那無數的路途,那些道路都不一樣,但是通向的,卻是同一個地方,那是一個更好的世道。 這些都不再是一個人的功果,而是一個時代的人用畢生的心血,開創出來的一個時代,一個足以傳之后世,叫人銘記的時代,一個華夏鼎盛的時代,一個漢土文明立下里程碑的時代。 后人稱,通元盛世。 不過,這不是因為國號,元一字中有始,開端的意思,通元之世的意為,通向一切的開端的盛世。從這里開始了太多的東西,雖然很多還不成熟。但從這時起,人們開始更清晰的認識著這個世界。 ······ 沒有人喜歡住在塞外,先不說那一眼看不到邊的漫漫黃沙,實在沒有什么看頭。就是塞外的天氣也不叫人好過,白日里熱的人心發慌,晚上又凍得人發抖。 再加上住在塞外邊疆,總是會受到馬賊或是匈奴兵馬的騷擾,實在是叫人難以覺得住在這里會是一件好事。 唯一還會往這種地方跑得估計也就只有那些要錢不要命的行商了吧。 幾年前的時候,匈奴南下侵擾,又時常有馬賊洗劫附近的村子,使得邊關附近的人心惶惶。 或許是因為有傳聞說,朝廷已經開始整頓軍馬準備討伐匈奴了。最近的這一兩年,他們的日子安定了許多。 幾乎沒有看見過多少馬賊,甚至就連總是在塞外奔走的小隊匈奴騎兵都少了許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