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位“好聚斂,尤造器物服玩”,遷任之時,裝車四百輛,沿途護送,州縣不堪其勞。 可見勞民傷財,貪婪不禁。 然而他的厄運才剛剛開始…… 李惲離開梁州之后,調任到刺史。箕州錄事參軍張君徹揣度上意,他以為李治要收拾王兄李惲,就上表誣告李惲謀反。李治看到地方官告李惲謀反,馬上派人調查此事。 李惲聽說弟弟派人來調查他,居然“惶懼自殺”了…… 李治聽說李惲自殺了,只好把責任推給了張君徹。李治對外高調宣布:“經過調查,發現皇兄李惲是被冤枉了。張君徹誣告親王,斬首示眾。” 事情至此,就這么以一個錄事參軍的斬首而告終…… 當然,這是史書上的說法,房俊才不會天真的以為真想便是如此。 在他看來,張君徹知道李治想打擊藩王,想通過誣告李惲撈資本。李惲知道李治想收拾自己,自知肯定難逃一死,只能自我了斷。李治達到了目的之后,又不想擔殺兄之罪,只好借張君徹人頭來平息輿論…… 這絕對不是說房俊是個陰謀論患者,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摩歷史人物,而是諸多的事情印證這個猜測。 魏王李泰,高宗即位后,優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鄖鄉 吳王李恪,高宗即位后,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 謀反的罪名陷害至死。 蜀王李愔,因吳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連坐,廢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死于流放地。 …… 除去早?的太子李承乾之外,高宗李治其余的嫡親兄弟、年長而在朝中有一定影響力、亦或者妻族勢力強大的兄弟,盡皆在他登基之后的幾年間先后死去,活下來的唯有年紀尚幼的越王李貞,出繼給隱太子李建成的趙王李福,以及生母為原巢刺王妃、并且后來過繼給巢刺王為子的曹王李明…… 所有能夠對李治的皇位構成威脅的兄弟數年間盡皆去世,難道這當真只是巧合? 就算史書為李治掩飾得極為完美,洗地洗得甚是干凈,卻無法遮掩李治因為兄弟們的死去成為最大得利者的事實。 所以房俊一直對李治深有戒備,他不喜歡李治的腹黑陰險,雖然從李治的角度看去,或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之前固然對李治戒備疏遠,但正如房俊相信環境造就人的性格一樣,武媚娘既然能夠沉下心來甘為賢妻良母,李治又為何不能將他那靦腆清爽的性子一直保持下去呢? 然而現在房俊卻不敢如此篤定了。 誰知道這一些的背后是長孫無忌自作主張,還是李治順水推舟將長孫無忌推出來背鍋,便如同他在歷史上任由長孫無忌等人將李恪構陷至死那般? 稚奴可不是個只會啃蘿卜的小白兔…… ***** 一行人出了通化門,便見到一眾三十余人的部曲家將早已騎馬等候在此,顯然在房俊入宮的這段時間,衛鷹不僅打探了周道務的行蹤落腳之處,更通知農莊里的部曲趕來聚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