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旁的太子頭頂冒汗,心說這個棒槌當真是作死,非得要再父皇的興頭上澆一盆水不可? 急忙上前一步,道:“二郎有何要事,不如稍后再說……” 話音未落,卻被李二陛下打斷:“讓他說,朕倒是要聽一聽,房愛卿可有何等金玉良言。” 娘咧! 李二陛下心中惱火,以往只要自己稍稍露出一些得意之狀,必然有魏徵那老賊跳出來潑涼水,害得朕郁悶得不行。如今魏徵死了,你房俊難不成想要接過魏徵的班,當一個“諍臣”? 還是說,你小子心里始終對降爵撤職一事耿耿于懷、念念不忘,朕沒讓你舒坦,你就變著法兒的不讓朕舒坦? 豈有此理! 倒是要聽聽你如何給朕“潑冷水”,潑得有道理還則罷了,潑得沒道理,朕今日就讓你好看,讓你嘗嘗當“諍臣”的代價! 李績一張撲克臉沒什么表情,卻依舊看著房俊說道:“二郎,慎言!” 這些大臣都了解房俊的棒槌脾氣,唯恐他注重西域的意見被皇帝駁斥而耍脾氣,從而惹惱了皇帝。 事實上,殿上大臣們皆是一時之人杰,對于房俊注重西域、防范阿拉伯人的意見是很認同的,但是大家不謀而合的認 合的認為,東征才是眼下頭等大事,阿拉伯人再是強悍,完全可以等到以雷霆萬鈞之勢蕩平高句麗之后,再從容計較…… 房俊被大家的緊張神情弄得一愣,和著都以為我就是個棒槌,不分場合的耍性子? 不過太子、李績等人的關切之情、維護之意,還是令他心中一暖。 吸了口氣,鞠躬施禮,從容道:“陛下,微臣有一點愚見?!? 李二陛下道:“講!” “喏!” 房俊腦子里組織著說辭,緩緩說道:“東征乃是國策,舉國上下盡皆認可,必定要集結全國之力,一戰而定。不過前隋殷鑒未遠,百萬大軍征伐高句麗卻鎩羽而歸,不可不借鑒。前隋失敗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后勤輜重糧秣的補給未能及時送到前線,導致軍心渙散,戰力不足。而且其超過百萬的大軍橫陳在遼東邊境,有的軍隊勢如破竹,有的軍隊進展不力,甚至有的軍隊遭遇敗仗……彼此之間缺乏統一的指揮,縱然隋煬帝再是英明神武,亦很難通過一己之力全盤只會百余萬大軍的攻守策應?!?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然而在場之人誰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是你這個時候說這等話,是諷刺陛下與隋煬帝一般好大喜功,會重蹈隋煬帝的覆轍么? 李二陛下陰沉著臉,不耐煩道:“汝到底要說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