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到此處,盧彥卿又看向房玄齡,溫言道:“吾家幼兒承蒙房相教誨,受益匪淺,老夫還得多多感謝房相才是。” 這說的就是盧照鄰了。 當初盧照鄰跟隨盧家人前來府上,之后便留了下來,在驪山農(nóng)莊的學堂里讀書,與***、李敬業(yè)、駱賓王等人同窗,接受房玄齡教導(dǎo),表現(xiàn)甚是優(yōu)異。 房玄齡客氣道:“都是自家子侄,稍加點撥,何以稱謝?其實若當真要道謝,倒是吾要謝謝盧家才是,盧照鄰少年聰慧、天資絕頂,假以時日,或許吾要以其為榮也說不定。” 此言并非吹捧,不僅僅是盧照鄰,***、駱賓王這兩個小子亦是同樣驚才絕艷之輩,李敬業(yè)稍微差了一點,但是領(lǐng)導(dǎo)力極強,對于戰(zhàn)陣兵書的領(lǐng)悟能力極其罕見。 教導(dǎo)這樣的學生,令房玄齡成就感甚大,有時候他都不敢置信,這等堪稱“神童”的小兒平素可謂萬一挑一,可遇而不可求,怎地忽然就小蔥一般冒出頭來,且齊刷刷的出現(xiàn)在自己眼前? 真是神奇 “哈哈!幼稚小兒,焉敢當?shù)梅肯嗳绱耸①潱吭偈锹敾鄣暮⑼嘁赂咄刂坑枰越陶d點撥,否則難成大器。吾家小兒能夠拜在房相門下,實在是他的造化,詩詞經(jīng)義學了多少倒也無妨,只需學得房相為人處事十之二三,便終生受用不盡了。” 這年頭拜師,首重德行,次重學識,再重人脈。 所謂“求學先求德”,“治學先治本”,一個人有了**的品德才能有厚重的名氣,才能登堂入室,盡入仕途。學識自然也重要,普天之下號稱名儒實則沽名釣譽者不知凡幾,想要學一點真本事,當真不易。最后,便是師門的人脈,雖然比不得宋明清三朝科舉考場之上維系下來的“朋黨”,但是一個位高權(quán)重、人脈通達的老師,對于學生的幫助不言而喻。 而這三點,房玄齡不僅盡皆兼具,且俱是天下翹楚。 對于盧照鄰等學生,房玄齡自然萬般喜愛,心中牽掛他們的前途,盧彥卿亦非外人,便直言道:“只不過盧照鄰固然聰慧,性格卻有些軟弱,為人處事亦欠缺圓滑,將來進入仕途,恐怕磨難重重。所以,吾打算在學院開學之后,將他們送入講武堂,然后送入軍中歷練一番,磨礪心性,三年五載之后,不敢說對于學業(yè)有多少幫助,但是將來仕途之上面對苦難的時候,能夠堅韌不拔、百折不撓,這才是最重要的。” 房俊在一旁默不吭聲,心中卻深以為然。 所謂“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太聰明的孩子,其實大多在往后的人生當中遭受挫折便一蹶不振,下場凄慘。 盧照鄰便是如此,這孩子從小便頂著“神童”的名聲,順風順水人生遂意,進入官場更是直接成為親王的心腹,從未遭受磨礪。結(jié)果仕途困厄,便彷徨無措,一蹶不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