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要你蕭瑀親自向陛下提請擔任這一次增設鹽場的差事,十拿九穩。 蕭瑀緩緩頷首。 眼下看似朝廷大權依舊掌握在當初從玄武門之變跟隨陛下的老臣們手中,但是年青一代的崛起已然勢不可擋。單說眼前這三位,或許權力尚未到達一手遮天的程度,但是單憑對于皇帝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他們這些個老臣。 最重要的是,這三人皆有“參豫政事”之資格,每一次的政事堂會議,皆可列坐在席。 這已經等于半個宰輔了。 再加上自己,以及素來不多事、不多問,對陛下言聽計從忠心耿耿的岑文本…… 政事堂,這個大唐帝國的行政中樞,已經悄然之間成為了皇帝的一言堂。 之前所有的所謂“還政于朝”、“制約皇權”,都已經成為了一種 了一種形式,只要皇帝愿意,整個政事堂就只有皇帝的意志。 當然,皇帝不可能當真將政事堂變成自己的后花園,這不僅違背了當初皇帝設立政事堂的初衷,也會將關隴貴族逼上另外一條道路。 可就算皇帝依舊默認政事堂的流程,實際上的變化長孫無忌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這種將關隴貴族針對起來的形勢,絕對會使得關隴貴族們憂心忡忡、夜難安寢。 所以才會出現長孫無忌撕破臉皮放下身段,哪怕是威逼利誘亦要將江南士族拉攏過去的主意。 因為至少從目前來看,皇權與關隴貴族之間已經達到了一種不可調和的境地,雙方都在極力的保持著克制,都知道一旦產生激烈的沖突會使得整個朝局動蕩不安,導致即將開始的東征徹底失敗。 這是誰都不愿發生的。 心心念念將東征的勝利視為自己宏圖霸業奠基的李二陛下,絕對無法坐視東征的失敗,到那個時候,怒發沖冠的李二陛下會對破壞穩定導致東征失敗的關隴貴族做出何等報復動作,簡直不敢想象。 關隴貴族又豈能束手就擒,任憑李二陛下為所欲為呢? 一場或許可以席卷整個大唐、將貞觀以來所有美好局面徹底埋葬的沖突,極有可能發生。 然而更加令蕭瑀擔憂的是,就算東征之前大家都保持克制安然無事,可東征之后呢? 四夷臣服,天下太平。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若是只為了長子的前程,培植出一個接班人,那么與關隴貴族聯合起來是最好的結果。可一旦他做出如此抉擇,就代表著蘭陵蕭氏從今而后與皇帝背道而馳,再想想將來幾乎注定要上演的一場皇權與關隴貴族爭權奪利你死我活的斗爭,蕭瑀便忍不住一陣顫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