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承乾抿了一口酒,夾了口菜放進嘴里,沒去看杜荷震驚的神情,半晌才說道:“誰知道呢?不過你還是要多加小心,有備無患。” 杜荷徹底陷入震驚。 他不傻,從李承乾的口吻當中便已經嗅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一旦房俊遭遇刺殺,必將掀起一場波瀾,而如果被刺客得手,房俊身死,那么整個朝廷上下都將遭受一場激烈的震蕩。 眼瞅著東征在即,這個時候誰敢引發朝堂的震動,誰就是李二陛下的敵人,什么情面都不會講,后果極其嚴重。 所以更多的可能是就算房俊遭遇刺殺,卻不至于有性命之虞。 那么反過來想一想,既然誰也不敢在這個當口將房俊置于死地,那么是否還會有人暗地里動手呢? 答案是肯定有。 有些時候做某些事情,未必就是一定要取得表面看上去的結果,一場看似嚴重的風波從隱忍綢繆直至爆發結束,這中間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個過程,都有可能促進某些事情。 比如,在嚴重的危機面前,人往往會感到害怕,不可避免的抱團取暖,相互打氣…… 直白一些來說,那就是刺殺房俊的行動極有可能發生,但最終的目的未必是當真想要房俊的命,而是由此使得某些人感到害怕,唯恐李二陛下為了維持朝政的穩定,從而將某些人推出去當替罪羊。 但是有一個詞叫做“法不責眾”,一群人抱在一起,就算是身為帝王怒火沖天,亦要投鼠忌器…… 想到這里,杜荷出了一身冷汗,惶然道:“多虧殿下提醒,否則微臣未能留意,說不得便要中了賊子的奸計。” 杜如晦死后,房陵杜氏的聲望大不如前,但畢竟底子放在那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尚有杜楚客這等李二陛下頗為寵信的大臣頂門立戶,在朝中的影響力也絕對不小。 說不得就會成為某些人暗地里謀算的對象,只要使得外界認定了房陵杜氏與關隴貴族們依舊一條心,那么無論關隴貴族們做了什么,都自然而然的會與房陵杜氏牽扯在一起。 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