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年玄武門之變,李二陛下得勝之后固然不得不殺自己的兩個兄弟,可他再是心狠,也未必就能毫無負擔的將兄弟的子嗣盡皆屠戮,讓他們斷子絕孫,可時勢如此,縱然他有心寬宥一干侄子們,手底下的將領也絕不答應,斷然不肯留下禍患。 他唯恐將來自己登基之后,房俊等肱骨之臣也害怕魏王、晉王的存在危及皇位,干脆縱兵入府屠戮一空永絕后患,到那個時候,恐怕即便他身為帝王也無法阻止這件事的發生。 房俊嘆道:“殿下心性赤誠,天下罕有,能夠追隨殿下成就大業,實是微臣之福氣!微臣答允陛下便是,只要諸位殿下未有謀逆之舉,微臣絕對不會肆意殺戮,令殿下背負暴戾弒弟之惡名。” 魏王李泰如今醉心于振興大唐之教育事業,以他觀之,非是極力遮掩另有他圖,而是實打實的覺得這件事業干得有價值,既有成就感,又能青史留名,對于儲位之爭早已死了心思。 而晉王李治根基太淺,就算有關隴貴族鼎力扶持,李二陛下也不可能將 不可能將皇位傳給他。 歷史上李二陛下并未打壓世家門閥,與關隴貴族的關系也始終融洽,這才導致他最后將得到關隴貴族支持的晉王李治立為太子,如此一來可以保證政權的平穩過渡。 可現在李二陛下與關隴貴族之間幾乎勢成水火,又怎么可能將皇位交給晉王李治,使得自己這些年費勁心神打壓關隴貴族的國策一朝廢黜,甚至使得對手翻身崛起呢? 只要這兩位穩穩當當,李二陛下其余諸子永遠都沒有機會染指皇位…… 李承乾很是感激,嘴里不停說著“多謝”…… 這當真不是客套。 身為皇帝自然有皇帝的立場,但是作為臣子,亦有臣子的利益需要爭取、維護。他是太子,即便日后成為皇帝,心中感念手足之情不愿對兄弟們舉起屠刀消弭后患,卻也不代表臣子便會恭敬的聽從命令。 若魏王與晉王從始至終都保持安分,未曾覬覦儲君之位也就罷了,如今這兩位顯然都對儲君之位動了心思,就代表他們以及他們背后的勢力不甘臣服,即便將來李承乾成為皇帝,也不能保證他們就不會謀逆做反,企圖染指皇權。 這等情況之下,皇位便有了危機,一旦被某一位親王逆而篡取,這可不僅僅是他李承乾一個人死無葬身之地,所有追隨他的肱骨都將會被清剿一空,完全就是“玄武門之變”重新上演一次…… 哪一個臣子愿意為了成全李承乾“兄友弟恭”的手足之情而去承受這等風險? 就像是當年無論李二陛下愿不愿意將李建成的家眷、追隨者殺光,結局都無可更改的情形一模一樣…… 而房俊能夠答允下來,自然便是無比忠誠的表現。 這等忠臣義士、肱骨之臣,李承乾做夢都沒想到過會臣服于自己的麾下,他又豈能不心生感動,愈發重視這樣的臣子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