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百六十章 戰(zhàn)略之爭-《主角是房俊的小說免費閱讀》


    第(2/3)頁

    沒人接話。

    雖然大家都覺得這話有幾分道理,可畢竟尚未看過軍報,不好直接出言駁斥。

    等到軍報在眾將手中一一傳閱完畢,張儉耐不住性子,站出來說道:“趙國公之言,末將不敢茍同。如今帝國東征,動用舉國之力,自然是要一舉覆亡高句麗,徹底消除帝國東北邊境之隱患,自當獅子撲兔,奮力一搏。豈能畏首畏尾,給各軍將士增添束縛?趙國公還請記得,前隋當年亦是國力強盛,百萬大軍數次東征盡皆鎩羽而歸,大唐絕不可重蹈前隋之覆轍,婦人之仁,實乃取禍之道。”

    這又不是國內的內戰(zhàn),得忌諱不能殺戮太盛,引起民眾百姓之反感。兩國交戰(zhàn)本就是你死我活,你都想要將人家一舉覆滅了,還嚷嚷著什么田超威儀、仁義之道,讓人家感激你仁德寬宏,不殺之恩?

    他自然不會認為堂堂長孫無忌只有這么一點水平,之所以所處這種“婦人之仁”的話語,根本就是想要壓制水師,私心作祟。

    這也正是張儉所不恥的地方。

    爭權奪利在所難免,可是為了打壓別人的功績,卻貿然約束大軍整體的作戰(zhàn)戰(zhàn)略,這豈不是令親者痛仇者快?

    自私自利,罔顧大義,令人不屑。

    長孫無忌卻也不惱,淡然道:“帝國征伐高句麗,非是想要屠盡高句麗一族,待到攻入平壤城、覆亡其政權之后,不還是需要依靠高句麗人來治理這廣袤的遼東之地?若是此時殺戮太盛,使得高句麗上下激起仇恨之心,此后必將同仇敵愾,每戰(zhàn)定然懷抱必死之信念,則帝國軍隊之損失勢必大增。怎記得上以仁義之師之面貌,使得所有高句麗人都心悅誠服,主動接受帝國之統治?”

    張儉是個心性耿直的人,嘴皮子自然比不得長孫無忌,氣得漲紅臉,悶聲道:“簡直荒謬!帝國征伐高句麗,自然是要將其領土置于大唐版圖之內,其民也受大唐之統治。只需令其畏懼大唐之天威即可,何需其感受大唐之仁德?化外之民,茹毛飲血,也未必懂得什么是仁德!”

    這其實算是目前大唐軍中的主流價值觀,與明清兩朝截然不同。

    如今的帝國軍方認為所有的化外之民、蠻夷之地,都只需用武力去征服即可,畢竟蠻夷“畏威而不懷德”,你跟他們講什么仁義道德,他們懂個屁啊?拳頭夠硬、刀子夠快,他們才老老實實接受統治,否則得個機會便會反叛。

    曾經內附的突厥人就是最好的先例,當大唐軍隊突入草原攻入其牙賬,打得號稱“四十萬控弦之士”狼奔豸突之時,他們畏懼大唐天威,心甘情愿的接受統治,并且競相內附,愿意為大唐駐守河套地區(qū)。

    結果大唐的控制力稍微減弱,這些突厥人立即反叛,殺漢人、燒官府,攜家?guī)Э谂苋ゲ菰?

    水師屠盡卑沙城有什么不對?

    正因如此,才會讓往后堅守山城的高句麗長個記性,頑抗到底的結局,就會是死路一條,還不如早早投降……

    長孫無忌搖搖頭,道:“蠻夷不懂得圣人教化,所以弱肉強食,若是我們也同樣殺戮不止,毫無仁德之心,那么又與那些蠻夷有何區(qū)別?蠻夷不懂仁德大義,帝國就應當教導他們懂得,就好似帝國如今在安南、倭國所做的那樣,教授其漢字、漢話,使其讀懂漢家典籍,那么他們當然就懂得仁德之道,知道大唐乃是天朝上國、仁義之邦,豈有復叛之理?”

    張儉氣得瞪眼睛,偏偏說不出反駁之語。

    這特么不是那群腐儒整日里宣揚的話語么?往常在朝堂之上,腐儒們便是以這等理由來駁斥軍方,說什么“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之類,對待外族要以懷柔為主,盡教化之攻,使之曉禮儀、懂仁德,沐浴在圣人光芒之下,自然海清河晏天下太平……

    你長孫無忌怎么算都是軍方的代表人物,居然那腐儒的言論來壓制水師的功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长海县| 蓝田县| 乐东| 临高县| 沭阳县| 呼图壁县| 天柱县| 阜平县| 潢川县| 乌什县| 平果县| 渭源县| 错那县| 麻栗坡县| 政和县| 汝城县| 葵青区| 河北区| 金沙县| 龙门县| 新安县| 桦川县| 新建县| 蓬安县| 喀喇沁旗| 吉木萨尔县| 永吉县| 咸丰县| 祁门县| 四川省| 宾川县| 旬阳县| 从江县| 利辛县| 英超| 冕宁县| 当阳市| 灌阳县| 玛曲县|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