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自己還一直擔心怕他忍不住跳出來說些什么,然后被長孫無忌抓住痛腳大肆攻訐,反倒是杞人憂天了…… 目光掠過太子,投注到李績臉上的時候,李二陛下覺得自己的怒氣隱隱發作,快要壓制不住了。 你好歹也是尚書左仆射,名義上的宰輔之首,朝堂之上群臣爭論如火如荼,你卻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不言不語、毫不表態,讓朕不得不周旋其中引領動向……朕要你何用?! 對于李績這種低調至令人發指的做派,李二陛下早已深惡痛絕,此刻強忍著胸中翻騰的火氣,冷冷說道:“英國公對此,不知有何見解?”   p; 諸位大臣的目光便都向李績看去。 別看李績此人平素低調沉穩存在感極少,等閑絕對不會去參合朝中權力爭斗之事,似乎只要管好尚書府內那一畝三分地就已經滿足,但滿朝文武盡皆忌憚他的能力,對于他偶爾一次的發言,沒人敢等閑視之。 單單李績“軍中的一人”的身份,以及李二陛下對其的信重程度,就沒人敢忽視李績的存在…… 李績聞言,當即起身離席,出班回稟道:“陛下圣明,燭照萬里,自然早已心有定奪,微臣愚鈍不敢置喙,全憑陛下乾綱獨斷便是,微臣無有異議。” 李二陛下給氣笑了,臉頰的肌肉抽搐一下,目光似欲噴出火來,也不給李績留面子了,淡然道:“汝乃尚書左仆射,更是國之宰輔,無論尚書省內亦或是朝堂之上,都有輔弼君王、擔領朝綱之責,豈能這般唯唯諾諾、一味逢迎呢?說說吧,房俊這個兵部尚書究竟是否需要另擇人選予以暫代?” 太極殿上陡然一靜,群臣盡皆屏息靜氣,不敢發出聲響。 大家都挺清楚了李二陛下的話語,只說是“這個兵部尚書是否需要另擇人暫代”,卻不是“房俊這個兵部尚書是否應當停職”,由此可見李二陛下心意已決,是打算給關隴貴族們一個交待了。 李績語速不疾不徐,似乎并未感受到李二陛下的怒氣,沉聲緩緩說道:“東征在即,兵部權責太重,不宜調換主官,否則令行不一、極易生出紕漏。竇惲其人公正廉潔,素有才干,但是從未主掌后勤輜重之事,倉促赴任便要面臨天下兵馬之調派,有些勉為其難。不若從兵部衙門之中擇取一位官員暫代尚書之職,其熟悉部中事務自然可避免疏漏,依臣所見,兵部左侍郎崔敦禮足可勝任?!? 李二陛下眉頭一蹙,崔敦禮? 長孫無忌已經反駁道:“不可!英國公既然也說了東征在即,兵部乃是重中之重,又豈能如此輕率的簡拔低級官員以填補主官缺任?崔敦禮才具不足,恐難勝任,英國公欠缺考量,失之穩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