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裴承允也點頭:“兒子明白。” 在正院坐了一會兒,他便離開去趙府了。 現(xiàn)在單純讀書已經(jīng)不夠了,更多的是對朝局時事的見解、建文帝的性情喜好與政治偏向,一甲前三的文章,除去斐然文采,也必定是要能寫進他心坎里去才行的。 所以最近裴承允只要沒事就會同裴西嶺趙老爺和周太傅深聊,還去拜訪過兩回承恩公和其余幾位太傅。 一月時間眨眼便過。 殿試的日子到了。 前朝罷朝一日為殿試讓路,不過許多朝臣們也沒法閑著,除去幾個副考官和監(jiān)試御史外,內(nèi)閣、翰林院、詹事府、光祿寺、鴻臚寺等地方也要派人執(zhí)行受卷、彌封等事務(wù)。 趙老爺和周太傅本也在其列,不過因著血脈和姻親關(guān)系避了嫌。 裴西嶺倒是閑了下來,這些事跟他一個武將半點不沾邊。 也叫他有空禍禍家里了。 當然即將進宮參考的兒子他不敢怎么著,甚至連個臉色都不敢擺,焦慮與緊張的負面情緒全都傳給趙瑾和裴羨了。 殿試地點在太和殿。 這回裴承允拒絕了裴西嶺送考的要求,他還不想將人丟到皇宮去。 趙瑾幾人便只能在家里等著。 好在這回用時尚短,午時之后裴承允便回來了。 與她認知里的皇帝當庭指狀元不同,實際在殿試之后還有幾日的閱卷期,完畢后才在太和殿前進行一次唱名典禮,叫做傳臚,翌日才是進士宴,也就是俗稱的瓊林宴。 也就是說,裴西嶺還得再等五日才能知道兒子到底名次如何。 見裴承允回來,他張了張嘴,還是沒開口說問什么。 雖然兒子試考完了不必擔(dān)心影響心態(tài),可近來對兒子的過分關(guān)注和遷就叫他下意識形成了習(xí)慣,竟是事事以兒子的情緒為先了。 好在裴承允很心疼老父親,行過禮便開口了:“殿試很順利,皇上還著意挑了幾人問過話。” 趙瑾的注意力一下被他帶跑了:“皇上雖親策,但不都是坐會兒就走么?” 裴承允搖頭:“這我也不知,只是今日在考前,皇上便點了幾人問話。” “都點了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