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百官多數都在場,幾位皇子公然遇刺的消息都不必如何傳,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 有些驚疑不定,有些慌張失措,也有些作壁上觀。 不過大家有志一同關心的還有一點——最近幾年,這種事好像有些過于頻繁了。 當今建文帝登基這么多年,從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偏生在眾多皇子長成且漸漸入朝這幾年,該見的不該見的,什么刺殺造反的,可叫大家伙看了個全套。 相比當年大皇子與秦王公然在年宴上當庭刺殺皇后與百官的行為,這回只是傷了兩個皇子,倒顯得有些小兒科了。 不過說者無心,這話卻到底被有心人聽進了心里。 風調雨順了十多年,卻忽然天災人禍不斷,不是堤壩被沖毀造成上百人喪命,就是水災泛濫,累得民不聊生,甚至連圖爾那股反叛勢力為禍百姓都被扣上了流年不利的鍋。 隨后便有了御史中丞當庭奏請建文帝,提議欽天監推算國運,觀天象,測吉兇。 這提議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誠然人禍里頭有多少皇子的幺蛾子他們心里大概清楚,可天災實在該令人重視。 峰山水患可是年前才將將解決呢。 若非有幾位義商無償支援,只怕國庫要出不少血,戶部尚書能在金鑾殿哭暈過去。 所以在后頭朝廷為義商頒發金匾額時滿朝文武無一人反對。 如今提到天災和國運,建文帝很快就點頭了。 同以往簡單測算不同,這回上至建文帝,下到文武百官,俱都動了真格,欽天監正也很上道的準備了起來,連測算的日子都是再三推演而來。 不知是為了證明自己沒有異心,還是推算國運當真復雜,欽天監正這回幾乎是用上了欽天監所有高人能人,上下齊心,各施所長,陣勢大得很。 他這樣的態度倒叫所有人都更放心,也更對其結果信任了幾分。 趙瑾也在關注。 因為穿書的關系,她從堅定的無神論者變得徘徊在信與不信之間猶疑不定。 ——她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信。 終于等到欽天監測算完畢之日,她特地在府里等著裴西嶺父子三人。 直到日頭漸漸西斜,他們才緩緩踩著夕陽回來。 “如何?”趙瑾問。 裴西嶺面色凝重:“欽天監直言雙龍降世,各爭朝輝,國運也被一分為二,天災人禍不斷,或為雙龍分庭抗禮之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