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六皇子這一出,殿內眾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 雖不知馬鈴薯為何物,但其代表的含義實在不同反響,莫說一心為民的忠臣直臣,便是那些平日里最會溜須拍馬的也不由震驚。 在經過建文帝允許后,六皇子便叫下頭人將帶進宮的馬鈴薯送去御膳房,做成菜給百官嘗個新鮮。 得知馬鈴薯不止有水煮一種烹飪方式,眾人頗覺新奇,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在嘗過之后,紛紛目露驚嘆,罕見地打破了一道菜只能夾三回的規矩——也是建文帝帶頭破的。 “這馬鈴薯塊味道軟糯易化,可切成絲卻口感頗脆,味道也獨特美味得很,實在是不可得之珍味啊!”御史中丞稱贊有加。 珍不珍味不知道,但吃慣了山珍海味的貴人們對意義如此重大的新奇食物都是抱著十足好感和濾鏡的。 在他之后,眾人也紛紛開口稱贊,將馬鈴薯夸得天上有地下無。 還是工部譚尚書說了句實誠話:“如此佳物,待放置民間,授民以法,不知能救多少百姓于饑餓困頓,實乃利國利民之祥瑞啊!” 聞言,建文帝臉上笑意愈發明顯:“譚卿所言極是,有此祥瑞,我大周子民更能免于饑餓,安逸度日。” 他語氣很淡定平靜,但任誰都能看出他的好心情。 這對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建文帝來說是極為難得的事。 下頭察言觀色,自順著他的話繼續開始新一輪的夸贊,尤其是對六皇子,便是二皇子黨也不得不憋著氣贊一句功勞斐然。 其余黨派就更沒有壓力了,夸起人來都不帶重樣的。 裴西嶺也隨大流夸了好幾句,轉頭看向趙瑾的眼里滿是感激和感動。 ——畝產千斤又便于種植存放的食物實在難得,對百姓更是福音,實在不能不叫他驚喜和感動。 趙瑾笑了笑,正想說什么,卻被一道清朗而又不懷好意的聲音打斷—— “二皇兄為何不說話,是有什么心事嗎?” 是七皇子。 而被他提及的二皇子此時此刻面帶微笑:“往北疆運送馬鈴薯一事事關重大,更關乎祥瑞,我在想該由何人擔任。” 這的確是個值得商議討論的問題,但七皇子并不滿意他轉移話題:“此事自有父皇定奪,無需二皇兄操心……今日年宴上出此祥瑞,二皇兄一向能說會道,今兒怎得跟啞巴了似的,嘴閉得比誰都緊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