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裴西嶺沒真的想過為三兒子活動關系——如后者所顧慮的一樣,他到底太年輕,裴西嶺做不出拿百姓為自己兒子博前程的事。 不過裴承允自己能想到這一步,他也是欣慰極了的。 “你既有此志向,便只管放手去做。” 裴承允微微頷首:“只是不能侍奉于雙親膝前,到底是兒子之過,隴西距京城不近,日后每逢年歲佳節,也恐要暫留隴西。” “我與你父親還沒到走不動路的年紀,要你們留在身邊做什么?”趙瑾笑了笑,“就算真走不動路了,你們也是自由的,孝順不在眼前,但在心上。” 裴西嶺贊同點頭:“你若念著我們,便只需記著勞心為民,不負我們期待便足夠。” “兒子必然謹記。” 裴承允自己也是有過猶豫的,畢竟裴承州已經去北疆了,若他也離開,雙親兩個兒子卻無一人在跟前盡孝,難免會有落寞孤寂和想念之時。 可他心中志向不止在京,正如趙瑾之言,雙親正值盛年,他還可在外幾年,待攢夠經驗資歷,做足政績,待那時回京,依然可侍奉雙親膝下。 裴羨也道:“三哥你也說了,只是暫留隴西,且又不是相隔萬里,來回不過大半個月的車程,我們想你自會去看你,都不必傷懷的。” 裴承允看了一眼上頭,裴西嶺一臉輕松,趙瑾不見愁色…… 他便繼續點頭。 他顧念雙親,但雙親卻并沒有舍不得他的意思。 見狀,周念慈也輕聲笑了:“父親母親有我與羨兒侍奉,三弟放心便是。” 裴承允同她客氣道了幾句。 關于隴西的處置當真很快就出來了。 五皇子直接在翌日早朝上參了包括隴西知府在內的四名官員,不知他怎么弄到的,連罪證都一應俱全。 于侍郎緊隨其后,重點描述了隴西部分府縣的不作為,以致百姓生活困苦,險些無以為繼,奔赴善恩堂實乃無奈之舉。 建文帝大抵是早被他倆通過氣,憤怒之后很快便處置了那四人,隨后不帶猶豫的就欽點了新一任隴西知府,剩下三個職位則交給了吏部選任。 裴承允沒費多大勁就如愿以償,擇日于隴西豐年縣走馬上任。 隴西正是個亂攤子,雖然容易出政績,但也不是誰都樂意去處理的,更何況隴西并不富庶——簡而言之,油水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