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回過頭來,江遠又將房間內(nèi)多個地方做了檢查,才慢吞吞的從院子里出來。 他找的是血跡,是油鋸,是來自死者的物證,或者來自現(xiàn)場的物證。反正,方金鄉(xiāng)就這么多人,凡是有摩托車的人家,就要仔細的做辨識。 總共也就千多輛的摩托車,真的分組排查起來,還是很快的。 要說的話,上一次就查的很快,而且,也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查下來的。 但是,跟上一次的排查相比,江遠這一次的態(tài)度要強烈的多。 挖地三尺,就是江遠真正的想法。 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案件從發(fā)生到現(xiàn)在,江遠都是全程跟進的。各種證物和情況,他都有所了解,包括尸體和技偵傳來的消息,他都清楚。 按道理說,有這么多的信息匯聚,兇手也該浮出水面了。 什么叫浮出水面,就是你不斷的灌水,不斷的灌水,當證據(jù)灌入的足夠多的時候,真相就會緩慢的上浮。 然而,案件始終卡著沒有結(jié)果,那在江遠看來,就是廣撒網(wǎng)足夠了,深度還不足夠。 這是江遠多次破案以后,自己的一種總結(jié)。 有時候,想的是很好,想法也很正常,但執(zhí)行不到位,就是棋差一著。 江遠思前想后,認為摩托車還是最好的突破口。 分類的垃圾能夠提供很多信息,但不足夠明確。撿出來的首飾也能說明受害人和家屬的狀況,但于事無補。 各種信息各有其優(yōu)劣之處,但在江遠看來,摩托車與案件貼合的最為緊密。 它是交通工具,是運尸所必須的。尸體上的裹尸袋也證明了摩托車的參與性。另一方面,這又是一種大件商品,一個人或者一家人,平時有沒有買過摩托車,有沒有騎過,甚至有沒有賣過,鄰居親戚這邊都可以幫忙查證,躲都躲不過去。 江遠趕來方金鄉(xiāng),就是希望將這個偵查思路落實下來。 好在徐泰寧并不是那種獨斷專行的領導,或者說,因為他搞這種大場面的次數(shù)多了,遇到的情況多了,所以并沒有乾綱獨斷的習慣。 在人手充足,資源充沛的情況下,他還是愿意讓江遠這樣的刑偵人員,執(zhí)行自己的思路的。 至于結(jié)果……案子若是偵破了,所有人都是有功之臣,共享榮譽。案子若是拉胯了,默默散去就是了。 江遠自認為想的很清楚了,到了現(xiàn)場,也就不再去想如果,假如之類的事。就一門心思的循著名單順序查過去。 時不時的,江遠也打開手機看其他小組的情況。 在本隊查了二十組之后,微信群里的「寧臺紫峰干警群」里,已是一片哀嚎: 刑偵劉文凱:【我們查一半了,沒東西的。和上次差不多。】 現(xiàn)勘張明遠:【你用上次差不多的辦法,查上次查過的人家,能有什么不一樣的東西?像是我們,就用不一樣的方法,查上次查過的人家,還能得到一樣的結(jié)論!】 刑偵劉文凱:【你用相同的方式找姑娘,找一樣的姑娘,或者找不一樣的姑娘,難道都能得出一樣的結(jié)論?人家這次也許得病了呢?】 黃強民:【@刑偵劉文凱?】 刑偵劉文凱:【我的意思是,大家都用相同的方式踢球,踢一樣的位置,踢相同的戰(zhàn)術,但有的國家的足球隊,他就是能提出不一樣的結(jié)果,我說的是斯里蘭卡。】 現(xiàn)勘張明遠:【國足每次的結(jié)果不都是一樣的嗎?我說的是斯里蘭卡國足。】 江遠收起了手機。 柳景輝泉下……不,失蹤期間,怕是也沒有手機可以玩,自己也沒理由水群。 又經(jīng)過一間關著門的店鋪,溫明啪啪啪的將之拍開了詢問。 店主沒想到自己關了門,還要被吵,又是一陣不耐煩的嘟嚷。 魏振國就道:「那你說說,你家周圍,誰家有摩托車的,沒有被問兩遍三遍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