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清晨。 露珠在樹葉上流連忘返,然后消失。 上班的時間。 來自部委的一名高級警長,濱海市的幾名刑警,以及省廳的柳景輝高級警長,再以及清河市局的兩名領導,就來到了寧臺縣局。 縣局上下,傾巢而出,極為重視。 這些年,寧臺縣就沒有一個部委督辦的案子,所以,寧臺縣也有些年,沒有來過部委的大干部了。 就是局長關席同志,眼神里都帶著一點點的好奇。 同樣的,來自部委的張志宏同志,對寧臺縣局,也頗為好奇。 一番略帶拘禁的見面后,張志宏就問道:“你們偵破海濱案的刑警,是哪幾位啊?” 這位也是懂行的,你作為上級領導,要是讓下面推一個人出來,那既是為難對方,也是為難自己。并不確定,最后能得到什么。 老外就不懂這個道理,所以諾獎頒給了屠呦呦一個人。 寧臺縣這邊就很醒目了,在局長同志的示意下,主管刑偵的副局長,并刑警大隊長黃強民同志,并一中隊的伍軍豪,并二中隊的劉文凱同志,并小法醫江遠,一起站了出來。 張志宏一眼就看到了高高的白白凈凈的江遠。 眾所周知,在領取榮譽的獎臺上,如果有一個人,各項資歷條件都不如同僚,那不用說,活就是他干的。 “這個小同志,你來,給我們講一下案子的情況。”張志宏招招手,將江遠給叫了過來。 江遠依言上前,倒是沒什么怯場的表現。 他是全程跟著案子的,真要講案子,可以輕松地從前講到尾。 “這位是我們的江遠江法醫。”黃強民微笑著介紹了一句。 “哦,我聽說犯罪嫌疑人的鞋,是一位江姓警官通過足跡認出來的,是江法醫嗎?”張志宏明知故問。 “是我認出來的。”江遠也沒有絲毫的謙虛,在體制內,學會你來我往,就差不多是自己人了。 張志宏點頭應許:“不容易吶,足跡是自學的吧。我發現,咱們警務系統內,許多人都是自學成才的,而且,經常比科班學出來的專家,適應能力強……”???. 張志宏也有 50歲了,戴眼鏡,脖頸的扣子掛的一絲不茍,整個人站的很直。 江遠認真聽講的模樣,想著可不是自學的么,系統爸爸填鴨式的讓自己學會的。 “把你們破案的過程,給我們好好的講一下。”張志宏輕易的將談話給轉了回來。 這時候,來自濱海市的刑警們也圍了上來。 部委每年督辦的案件,大約就是個300起上下。 與省廳類似,部委也是不直接辦案的。 他們同樣是幾百人的編制,辦300起的案子,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現實里的操作,是案件一旦進入了“掛牌督辦”的名單里,就會有額外的辦案經費,有相應的技術支持,乃至于破案指導。 這三者是等而遞減的。 而且,除了辦案經費是部委自己出的,后兩者很可能都是從外地協調來的。 反正,有的用就用,有經費已經是超香了。 不過,列入督辦卻未能完成的案子,還是比較糟心的。 就像是海濱案。 因為案情惡劣,手法殘酷,加上是在度假的海灘挖出來的尸體,也是引起了相當程度的社會恐慌。正是部委掛牌督辦的范圍。 但督辦了,不見得就一定能破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