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姜秋澄與何珊珊在喬裝打扮的時候,村子里的人也沿路追了出來。 他們一路追,一路搜尋面包車的蹤跡,只不過一直沒有發現相關的信息。 可按照面包車平日里的航行量來說,最多也就只能支撐到縣城了,不可能跑得更遠了。 所以他們一路抵達縣城后,又分散開來,在各條街巷都稍微找了一下。 在時間流逝,日頭逐漸落下的時候,聚集在一處,朝車站找了過來。 他們判斷的方向倒是沒錯,只要想離開這個縣城,就必然得借助交通工具,車站是最有可能的地方。 從前也不是沒有從這里逮到過人,只不過他們恐怕很難想到,短短一日的時間,人已經完全大變樣了。 …… 客運站的人向來只多不少,除去熱鬧的節假日,尋常的日子里,人員的流動率也是極高的。 小縣城的候車廳,坐落在鎮中心不遠處,四周被郁郁蔥蔥的樹木和幾棟低矮的居民樓環繞。 候車廳雖不大,但布局卻緊湊而實用。 正面是幾扇半開的木質或鋁合金門窗,門楣上掛著一塊略顯褪色的牌子,用紅色油漆清晰地寫著“候車廳”三個大字。 走進候車廳,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排排略顯陳舊的木質長椅,椅面被無數旅人的臀部磨得光滑,泛著微光。 二人來到車站的時候,候車大廳里還坐的不少人,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空位。 候車廳的一角設有一個小賣部,里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零食、飲料和簡單的日用品,滿足著過往旅客的基本需求。 還有一塊小黑板,上面用粉筆寫著當天的班次信息,字跡工整、清晰可辨,為乘客提供便利。 姜秋澄攥著手里的錢,去售票口排隊買了兩張從縣城去市里的車票。 得益于現下的時期,購買汽車票的手續不算繁雜,并不需要出示身份證,只要給錢就可以了。 拿到票以后,姜秋澄查看了一下票面,發現距離發車還有十幾分鐘的時間。 便決定先在候車大廳坐著等待一會,等檢票了,再起身動作。 落座以后,不少年輕的女孩頻頻朝她們這處投來好奇的目光,看樣子是對她們的造型十分感興趣。 除此之外,其余的乘客都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有的低頭發呆,偶爾抬頭望向遠方;有的則閉目養神,不聲不響;人聚在一起低聲交談,偶爾傳來幾聲爽朗的笑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