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杖斃戴銑-《明朝偽君子》
第(1/3)頁
返回第二百七十二章杖斃戴銑大人物的一張字條,決定了二十一個人的生死,有人生,有人死。
戴銑等二十一名官員入京后,囚車直接去了西城靈濟宮道觀前,那里便是西廠的總部,成化年間權閹汪直開西廠時便將這里定為西廠的總署衙門,數十年后劉瑾復開西廠,總署衙門仍舊定在這里。
奸臣與忠臣最大的區別在于,奸臣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藏頭縮尾,無法堂堂正正,不敢將自己暴露在陽光底下,因為這種人的心理跟老鼠一樣見不得光,做出的事情更見不得光。
顯然劉瑾不是好人,干出的事情也不是好事,自戴銑等人入城開始,便直接將他們押到西廠大堂內,既無審判過程,也沒有公示其罪,從頭到尾透著一股子心虛的味道。
按規矩,大臣受廷杖一般是在午門或者大獄,行刑前公布朝堂,昭示其罪,最后合衣而刑,行刑時也是很溫和的,不必扒衣脫褲,甚至還會在大臣的屁股上蓋一塊厚厚的棉布,即“厚綿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總之,廷杖的重點不是要把大臣打得多么慘,而是借這種刑罰向天下宣示大明皇帝對冒犯他的官員的態度,大概意思便是,你敢得罪我,我就當眾打你屁股羞辱你。
多么天真純潔如孩童鬧氣般的刑罰啊,然而或許劉公公實在太過急公好義,掌了司禮監之權后,傳了百余年的廷杖規矩便別出心裁地稍微修改了一下。
修改得不多,一點點而已。
首先,打屁股就要打得專業點,穿著褲子如何稱得上專業?必須扒掉,當然,墊在屁股上的厚棉布肯定取消了,打屁股嘛,不疼打起來還有什么意思?
其次,受廷杖大臣的生死不再只決于皇帝了,同樣的兩根水火棍,端看拿在什么人手里,一棍子下去,讓你筋斷骨折還是微微的皮肉之痛,決定權已落在監刑的太監手上,眾所周知的太監腳尖八字內開還是外開,便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
廷杖的規矩只改了這兩條,可大明自劉瑾以后,死在廷杖下的大臣們卻越來越多,它已不是一種帶羞辱式的薄懲,而是一種真正能要人命,絲毫不遜于上法場的刑罰。
劉公公很有創新精神,可惜沒用在正道上。
當然,也不排除劉瑾改廷杖規矩是為了堂而皇之觀賞大臣們的屁股,畢竟……太監這個群體,總不乏極度變態者,比起某些食小孩腦髓妄圖枯木再發新枝的變態太監,觀賞大臣之菊的愛好簡直稱得上雅趣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古蔺县|
五大连池市|
伊金霍洛旗|
随州市|
海口市|
九寨沟县|
镇平县|
通海县|
京山县|
漳浦县|
固安县|
轮台县|
梅州市|
鹤壁市|
榆社县|
华坪县|
珠海市|
大同县|
丹巴县|
泰来县|
丁青县|
陵川县|
安多县|
镇赉县|
射洪县|
苏尼特左旗|
大化|
隆回县|
台安县|
孝感市|
昭通市|
汉中市|
全椒县|
翁源县|
桂东县|
嘉鱼县|
石景山区|
儋州市|
天峨县|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