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很多人沒反應過來,但是考古專業的專家乃至于千萬里之外金烏遺跡地宮中的研究者們,都恍然有所悟。 因為這正是近來的熱點。 “根據最近的那篇《上古遺跡銘文初解》中所說,銘文可以算是上古時期的數學表達,只是形式跟我們不一樣,甚至可以承載更多的信息。” “類似于更高維度的存在在低維度的投射,我們所能看到的,不過是存在于我們維度中的局部截面。而真正的全貌,始終隱匿在我們感知之外的空間中……” “不是有一種理論——世間一切都可以用數學進行解釋?” 這一句話,得到在場大多數學者的贊同。 即便來自不同學科領域。 “所以,同理可得,銘文一樣可以解釋世間萬物,這也解釋了為何在上古時代,銘文會被用于祭祀、儀式、歷法、醫藥、狩獵、種植等等,影響著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不過是傳說罷了。”有人質疑道。 “你可以認為是傳說,但或許只是我們已經失去了使用的手段罷了。”王老院長神情嚴肅道,“但現在有了《銘文初解》……解讀銘文甚至實現銘文效果,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甚至,沈教授,您現在用的就是銘文技術吧?”老院長目光如電,射向沈雉余。 “沒錯!” 沈雉余微微頜首,臉上閃過一絲驕傲的與有榮焉。 “你們大概可以理解為——這整一面墻的數學模型,其實是轉譯成你們可以接受理解的語言的銘文。” “當你們的視網膜接觸到這組銘文,便等同于接入了一個程序。這個程序會根據你們各自的學科背景、知識體系,甚至思維路徑,主動篩選并投射出你們‘能理解的部分’,直接映射進你們的大腦中。” “多虧那篇文章,讓我終于找到一種方式,能與你們……同時交流所有的問題。” 這樣的形式,若是放在計算機和手機等電子終端上,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無非就是帶有認證系統的小程序罷了。 可問題是,這不是虛擬世界,這是現實。 現實中,真的可以實現這樣的事情嗎? 竟然能夠實現如此奇特的事情嗎? 賀桃眼神微微一凝,似乎察覺到了什么。 或許沈教授還想繼續分享,可是有人已經著急問出下一個問題: “等等,這些問題到底跟您說的毀滅世界又有什么關系?” “對啊!這一切都沒有道理啊!” “您說的毀滅世界,又是什么意思?” “憑什么你說要解答我們就要解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