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盧劍星號令馬隊再一次驅車遠遠避開,走到一個半山坡上后,肉眼往大海方向看去,能見到綿綿細雨的透明幕布中,股股濃郁的黑煙從地上升起,伴隨著火光沖天,烈焰滾滾燃燒。 風雨吹過林間樹葉沙沙的撲打聲中,隱約有慘烈的叫喊不斷朝他們傳來。 盧劍星示意眾人停下原地休整,戴上斗笠后走上高坡,拿出千里鏡朝著遠處燃燒的村落看去,李幼白走到他旁邊,不多時,盧劍星將千里鏡遞給李幼白。 臉上帶著冷漠與一種作為旁觀者的漠然,道:“看倭寇樣貌,大部分都是中原人,假倭可不是小數目。” 李幼白將千里鏡放在眼前,遠遠看過去,只見村莊里還有四處逃散的百姓,因之沿海,多數是以打漁為生的漁民。 仔細分辨,扮做倭寇肆意殺戮劫掠的的確是中原人不假,手段極其兇狠,小孩老人都不放過,逮著就是一刀劈開肚腹,腸子鮮血流了一地。 更為令人震驚的是,漁村中央空地上立著十幾根尖棍,漁民的娃娃像被傳葫蘆一樣從屁股刺入尖頭從嘴巴里穿出。 這種殺人方式李幼白曾經在順安城監牢擔任醫師時聽獄卒說過,名曰一寸紅。 顧名思義,尖棍只要避開關鍵要害一寸即可,受刑者不會立即死亡,但卻會痛苦萬分,直到流血與體內臟器被異物穿透逐漸衰竭而死,也就是說,被尖棍刺穿的人此時可能還活著。 小漁村里不缺乏意圖頑抗的男人,當倭寇沖入家中時有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手持菜刀將妻兒護在身后,一路狼狽逃跑。 結果是雙拳難敵四手,被人踹倒后倭寇一擁而上,幾刀就將他的四肢劈掉,妻兒也被活捉,當著兩人的面將他頭顱割掉插在尖棍上,立在村里空地已做示威。 倭寇們為了報復婦人,將小娃娃從婦人懷里搶走,不管娃娃和婦人如何哭嚎,都將兩邊拉開,再用一根繩索將小娃娃倒吊在臘魚的木架上,隨后取出一把小巧的尖刀朝娃娃走了過去。 絕望的哭嚎與殘肢斷臂折磨著這些漁民的神經,李幼白放下千里鏡,心底早就掀起波瀾,慘烈場面讓她都不由得為之顫栗,呼吸急促了些,面色變得有些難看。 盧劍星瞧見李幼白這般表情,一時間拿捏不住對方想法,實際在他心里,無法和百姓共情,又或者說,從戰場上活下來的人,對這些場面早就習以為常,對待戰俘時大多數情況也是如此。 他沒有虐人的癖好,隨手就一刀殺了,方才那等場景在他認知中不過爾爾。 當盧劍星這么想的時候,他又回憶起監令以前的一些事,當下立馬認為盡管監令武功高強,仍然是個志氣未消的小子,心中存在著所謂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幼稚想法。 斟酌一會后盧劍星笑說:“倭寇侵犯沿海百姓那是常有的事,如此大周章放火殺人,等到秦軍的海鱗衛過來,他們一個都跑不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