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孫明月想要殺人,這是李幼白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至于殺誰,她并不在乎,不用猜多半應該也是阻礙其坐上教主之位的絆腳石。
對于不擇手段而達成目的的人,李幼白不會覺得他們卑劣或者可憎,相反,之所以能夠達成目的,是因為他們的執行力與想法往往總能快人一步。
對此,李幼白只會認為他們擁有超出常人的手段與勇氣。
當公孫家的三小姐在庫房里發話時,李幼白僅僅只靠在她身后的木墻邊,懷里抱著無名劍,微微側目,也跟著武者們安靜地聽著她講,看看對方究竟想做些什么,又為何要把自己也招呼過來。
火焰的光亮將黑暗驅散,道道人影扭曲著被拉得斜長,所有人都站在焰火底下聚精會神聽著,公孫明月的話對他們有著非凡的吸引力。
武道發展至今,朝廷日漸強勢的壓迫以及生存環境的變化,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武者能做很多事情,可事實擺在眼前的,真正能讓武者做的事情根本不多。
倘若一個普通農民一日能犁地兩畝,換做武者,至少是農民的兩倍以上甚至更多,在此前提下,作為雇傭人力做活的地主就要開始考慮,誰才是真正適合做牛做馬。
武者雖說比農民做得多,可工錢也要給予更多,并且,武者與農民不一樣,也許稍有不合,武者會直接暴起反抗,大不了遠走他鄉,反正會武功不至于餓死。
但是農民不行,他們沒有退路沒有本事,只會種地,沒活沒收入,等待他們的就是家破人亡,用這樣的人比武者安心得多。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武者除了參軍,落草為寇,充當門客,打手一類,實際上更多的選擇早已完全封閉了。
“我知道你們有些人心懷志向,不愿做那奸邪之輩,我公孫明月定然不會逼迫你們,遙想當初,我們公孫家故創立明教,是因皇帝昏庸、官員腐敗、民不聊生,如今大秦推行法治,我等明教信徒自是難以分辨好壞的,但我知道,違背明教理念的賊子,惑擾江湖的賊人比比皆是...”
公孫明月停下來慢慢轉頭,掃視一眼在場所有武者,繼而道:“黑風寨劣跡斑斑,自稱仁義,為民請命,事實上所做之事人神共憤,人人得而誅之,就是這一群畜生,我們城內居然有人暗地里偷偷給予錢糧衣物意圖幫助他們度過寒冬...”
她的話出來,庫房又是傳出一陣騷動,可能被公孫明月的話打動,許多武者臉上都出現了憤慨之色,然而有些則是無所謂,在他們眼中,眼子的重量更為重要,最起碼,所有人現在都很清楚,他們即將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公孫明月的話音漸漸敲定時,變得極具威懾與魄力,“這群人明日便會從城內出發前往黑風山,而你們要做的就是給我把他們統統帶回來。”
交代完事情之后,一大群人鉆入雪夜里匆匆忙忙消失不見,好像在刻意躲避著什么,庫房里火焰的余溫一直都沒有讓人覺得溫暖,正如黑暗中的光,只會讓人意識到周圍是更為深邃的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