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武關的防御力并不遜色于函谷關,而且武關之后的每一縣城,基本都第易守難攻。 所以對于黃巾而言,走宜陽、野王、函谷關……這樣路線的損失反而最小。 漢軍眾謀士早就料到了這點,所以秦溫早就準備好了宜陽和野王的防御事宜。 秦溫就等著在洛陽再坑黃巾最后一把,然后在宜陽和野王繼續(xù)讓黃巾撞的頭破血流。 可誰知張角不按套路出牌。 司州各城對黃巾根本沒有威脅,只要拿 下洛陽,三郡傳檄可定,不費一兵一卒。 可這樣黃巾都沒有進攻洛陽,反而跑去進攻三郡。 此舉看似出力不討好,實則卻是擊在了漢軍的軟肋。 司州本就已被大漢放棄,而以秦溫的兵力雖能守住洛陽,但卻不可能困守在洛陽和黃巾死磕。 黃巾若是一直不進攻,秦溫能一直跟黃巾耗著嘛? 為了讓司州成為黃巾的拖累,司州的儲糧已經(jīng)被漢軍征光。 洛陽有百萬人口,而大漢的糧倉卻在弘農(nóng),所以洛陽一旦被孤立的話,一個月內(nèi)就將斷糧。 真到了那時候的話,無糧的漢軍就會不戰(zhàn)自亂,而即將面對這樣的情況,秦溫是不得不走啊。 就在朱元璋繼續(xù)蠶食河南尹之時,洛陽的秦溫等人終于將放棄洛陽的議題,拿到了討論桌上。 洛陽,會議室。 秦溫剛一提出放棄洛陽,會議現(xiàn)場立即炸鍋鍋。 “大都督,不能撤啊。” “大都督,必須撤?!? “大都督,洛陽可是大漢國都,就這么撤走的話,天下人會怎么看我們?” “大都督,我的儲粱可不夠了,一旦糧盡的話,想撤都撤不走了?!? “大都督,洛陽城高墻厚,防御力并不遜色虎牢關,只要打通糧道,完全可以堅持下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