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斷抵抗黃巾的惠民政策,拒絕黃巾的所有善意。 現(xiàn)在想一想,這不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嗎? 張角的以德報怨之舉,讓大多數(shù)洛陽百姓的心中滿是羞愧,終于忘記了曾經(jīng)的仇恨。 自此,連曾是帝都洛陽的百姓,都已經(jīng)開始唾棄大漢,大漢徹底背上‘暴漢’之名,任誰也無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大漢或許贏了戰(zhàn)爭,可卻徹底丟了民心; 黃巾雖輸了戰(zhàn)爭,卻贏得了天下人的贊譽,連漢軍一方都絲毫敬佩不已! —————— 二月二十二日。 張角命令朱元璋擔任主將,領典韋許定李進越兮等將,統(tǒng)領三十萬精銳大軍進攻大谷關,準備進行最后的孤注一擲。 早在戰(zhàn)前,白起就預料到黃巾要拼命,考慮到南北兩路皆不缺兵力,所以白起事先就向秦昊進行了援軍申請。 秦昊給了白起三萬援軍,并讓冉閔薛仁貴和雄闊海三將前去 助陣,還也給皇甫嵩寫了封信,希望皇甫嵩也可以分兵支援白起。 皇甫嵩收到信后,命韓信和秦檢領軍三萬,前去大谷關支援。 有了六萬援軍,大谷關兵力空前的富裕。 白起分出三萬大軍支援這張遼,以應對兗州方向的黃巾軍,自己僅靠五萬守軍,就擋下了三十萬大軍的猛攻。 三月十五日。 二十余天的猛攻之下,大谷關依舊穩(wěn)如泰山,可前線糧草卻將要耗盡。 朱元璋一邊繼續(xù)猛攻,一邊向洛陽崔糧。 如今洛陽所有人的供糧,都改為城成了一日一餐,所有糧食都優(yōu)先向軍隊供糧。 洛陽百姓對此也都選擇了理解,畢竟黃巾自己都快撐不下去了,卻分給他們一餐,真的已經(jīng)仁至義盡了。 黃巾采用開源節(jié)流的方式,一邊勒緊褲腰帶死撐,還想盡一切方法籌糧。 張勝直接讓大軍在司州大地四散開來,通過打獵、捕魚、挖野菜等等一切可用的方法,尋找到可食用的糧食,供給前線的軍隊。 可這也只是勉強夠洛陽軍民食用,而且根本撐不了多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