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城內百姓的死活,那就不是楊林能管的了,畢竟他如今也是自身難保,在士兵的生命和百姓的死活之間,楊林果斷的選擇了前者。 敲定要將司州給攪得天翻地覆后,楊林下令收繳野王城內百姓手中的所有糧草,并在又堅守了野王十天之后,趁夜攜帶全部糧草棄城而逃。 楊林佯裝往函谷關而去,可半道卻改變方向,向東殺向了河南尹。 楊林自認為之計放棄更加穩妥的辦法,卻選擇‘置之死地而后生’之計,白起是絕對不可能想到的,殊不知白起同樣防著他楊林狗急跳墻。 白起察覺到楊林即將棄城而逃之后,為了防止楊林魚死網破,選擇了故意放任他領軍離開。 白起手中一共只 有六萬大軍,由于還不確定楊林的具體目標,所以他選擇了最穩妥的布置。 白起命姜松領兩萬大軍埋伏于函谷一線,命冉閔領三萬大軍埋伏在洛陽一線,而自己則親領一萬大軍,并偽裝成三萬大軍,擺出一副主力還在野王的假象。 楊林前腳剛離開,白起隨后就占領野王城,而當得知楊林轉道之后,白起和姜松的大軍當即合圍而去。 楊林并沒有輕易中伏,反而想要反伏擊冉閔軍,但冉閔同樣極為謹慎,并沒有上楊林的當。 冉閔果斷放棄了伏擊,轉而退守進入河南尹的必經要道,利用提前修建的防御工事,和弓弩之利,暫時擋住了涼軍。 楊林發起數次進攻,但在秦軍的萬千齊發之下,都被射退了回來。 就在楊林考慮是否要繞道之時,卻得知后面的兩個方向,白起和姜松已經殺了上來。 隱隱察覺到不妙的楊林,見短期內難以突破冉閔,于是果斷選擇了繞道,畢竟繞道雖然兩費時間,但起碼會避免被三面包圍的風險。 可令楊林沒有想到的是,繞道之后依然有秦軍阻道,為了避免被包圍,楊林只能繼續繞道,反正司州地形開豁,而秦軍的兵力也并不充足,不論如何合圍,楊林總能繞過去。 就這樣,白起、冉閔、姜松三方六萬大軍,從東、西南、西北,三個方向,對楊林的涼軍進行合圍。 楊林三次繞道之后,秦軍的包圍圈已經越縮越小,生存空間也是越來越緊密,直至被白起利用地形優勢,給困在了弘農于河南尹交界之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