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莽本想借助這二十個營寨,堅守半年的時間,卻不想開戰后十日不到,近半堅寨被被秦軍一舉攻陷。 王莽本以為依靠這些大寨,最起碼能消耗秦軍五六萬軍力,結果張揚和王匡的投降,讓秦軍的兵力不降反增,反而對聯軍形成壓倒性的兵力優勢。 如今秦軍無敵之勢已成,聯軍的左右兩翼都被突圍,就算繼續堅守剩下的營寨,也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 權衡利弊之后,王莽決定放棄第一道防線,帶著剩下的七萬大軍退守第二道防線。 王莽的第二道防線,是依靠并南中東部的城池,與山地的險峻地形進行防守。 城池與地形兩相結合之下,所展現出來的韌性也是極為強悍,只要糧草和兵力充足的話,王莽有信心可以堅守一年。 &n bsp; 至于第三道防線,則是壺關,也是王莽最后的退路。 第一道和第二道都守不住的話,和秦昊的這一戰也就輸定了,到時王莽自會領殘軍走壺關退入冀州。 王莽深知他跟秦昊之間的實力差距,所以早早的預留了后路,但奈何人算補不如天算,大明的背叛領王莽始料不及,而龍且更是突襲攻占了大半個上黨以及壺關。 上黨和壺關的淪陷,不但令王莽損失了大半的糧草和器械,甚至連退入冀州的路也被徹底堵死了。 原本王莽還在想,就算這次誰給了秦昊也么米有關系,只要自己兵權在手天下哪里去不得,離開并州后自然東山再起。 可是壺關一丟,王莽就算是能逃出并州,也不可能將麾下的軍隊也帶走了,而他的真孤身逃離的話,到時可就只能從新創業白手起家了。 王莽不是沒有白手起過家,他深知白手起家的難度和艱辛,而如今天下各地都已被盡數瓜分,各地諸侯沒有一個是簡單的貨色,想白手起家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王莽也知道在秦明兩軍的夾擊之下,退守第二大牌只是飲鴆止渴,肯定是撐不了多久的。 沒錯,從大明背叛并且從背后插刀開始,王莽已經對這一戰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但為了不孤身浪跡天下,哪怕是機會在渺茫,王莽也要殊死掙扎一下。 唯有全力保住麾下的大軍,王莽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他選擇繼續咬牙死扛下去。 面對秦軍的十七萬大軍,就算王莽想要死扛,憑他手中的七萬兵力顯然做不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