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岳飛雖然反對秦昊稱王,但他對秦昊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更何況還有秦瓊節制岳飛,所以,秦昊可以放心的將荊北四郡的軍事交給他。 秦政升任荊州刺史,南陽太守一職空缺了出來。 岳飛升任荊州大都督,襄陽太守一職也空了出來。 至于新的南陽太守一職,秦昊決定交給在河套一戰中,有著出色表現,曾死守銀川抵御慕容恪的屈原,而郡丞一職則交給已回朝的鐘繇。 屈原本就是銀川太守,而銀川和南陽相比, 不過是個小郡罷了,所以這次調任南陽太守,也算是升職了。 不過屈原這一離開,銀川太守就又空了出來,又需要秦昊另選太守了。 顏回,孔子之徒,政治智力都是95,擔任襄陽一職是綽綽有余了,另外還有張既與其搭配,有憑他們兩個人在,定能將襄陽搭理的井井有條。 之前擔任南鄉太守的人是張遼,而他可是最早跟隨秦昊的將領了,之前因為手里將才匱乏,又需要一個文武兼備的將才,來鎮守荊州的西大門武鄉郡,所以秦昊就讓張遼頂了上去。 如今秦昊手下的將才已經不那么匱乏了,張遼自然也就可以脫身出來,以全新的面貌參與進未來的河北大戰當中。 武鄉郡乃是荊州的西大門,李唐可從武關、漢中兩個方向攻打武鄉,進而威脅荊州,非智勇雙全之將不可守。 張遼得知秦昊要將自己調回中樞后,主動向秦昊推薦了他的副將裴行儉。 對于統帥96的裴行儉秦昊也非常的滿意,當即決定升任他為武鄉太守,并派杜畿來輔佐他管理政務。 章陵太守辛棄疾,在章陵郡做的也很好,但袁術入侵荊州一事發生后,統帥91的辛棄疾,也暴露他軍事才能不足的弱點。 章陵郡乃是荊州的東大門,位置至關重要,所以秦昊決定將辛棄疾調走,換軍事才能更強的人頂上,而出身晉軍,統帥96的蒙恬之父蒙武,自然是不二人選。 蒙武的統帥屬性雖高,但是政治卻不高,所以秦昊又派子嬰去輔佐他,兩人一文一武正好相互互補。 自此,荊州的官員調動也告一段落。 荊州刺史:秦政;別駕:張九齡; 都督:岳飛;副都督:秦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