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397章:官員的調動與任命(下) 河套只有三郡之地,按理不能算作一州,但由于是產糧重地,其重要性比一州還要重,所以秦昊將河套地區升為州級別,最高行政官員和軍事將領也是刺史和都督。 原陰山太守屈原,被秦昊調任為南陽太守; 原寧夏太守文天祥,又升任河套別駕; 原陰山太守楊業,更是已經戰死鎮北關,太守之職暫時由其子楊六郎擔任。 所以,目前河套三郡的太守,全部處于空缺狀態,急需秦昊另派官員其任職。 由于河套是產糧重地,僅此一地產糧比其他三州都多,太守主要負責的都是屯糧方面的事務,所以對政治屬性的要求也相對較低。 在和劉伯溫、賈詡、戲志才等軍師商議之后,秦昊最終決定: 銀川太守:李嚴;郡丞:酈道元; 寧夏太守:王羲之;郡丞:王曠; 陰山太守:楊六郎;郡丞:蘇武; 李嚴和王羲之的政治都超過了90,在河套擔任一郡太守綽綽有余。 楊六郎的政治屬性雖不高,但以楊家在河套的聲望,在加上有蘇武這個郡丞輔佐,擔任一郡太守也足夠了。 另外,河套一戰還只能怪,楊六郎雖沒能守住鎮北關,但那并不是他能力上的不足。 再加上楊業自我犧牲,這讓楊家在河套有著極高的威望,只要是楊家的人駐守在河套,就會給河套百姓信心。 所以,秦昊才選擇讓楊六郎繼承父業,繼續擔任陰山太守一職。 秦昊之所以讓酈道元,來擔任銀川郡守一職,主要是因為銀川郡和黃河有接觸,而一旦黃河泛濫的話,則又會影響河套的守城。 酈道元的山水學屬性高達98,而秦昊讓他來擔任銀川郡守,實際就是想讓他來梳理黃河水道,不要讓黃河影響到河套的收成。 河套之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北靠元蒙、西連涼州,卻只有北邊的鎮北關有險可守,所以必須要布下重兵才能保護河套的安全。 再跟一眾軍師商量后,秦昊決定設立河套大都督一職,來負責河套一地的全部軍事及防務。 關于河套大都督一職,經過再三的討論后,秦昊決定命白起來擔任,副都督則有在河套一戰中,有著不俗表現的蒙恬來擔任。 秦昊這么安排,明擺著是想扶蒙恬上位,畢竟蒙恬才是最適合坐鎮河套的人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