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425章:佳艷斗舞 如今的大漢尚武成風,而弓箭作為君子六藝之一,自然也更加受到士子與武者的追捧,甚至都成了所有習武者的必學科目。 大漢學習弓箭的人成倍增長,懂和會的人實在太多,所以哪怕明知到太田牛一的箭術水平極高,挑戰他弓箭手的人也依然極多。 這些挑戰者的箭術水平大多都不算太高,甚至連‘箭將’都達不到,所以自然不可能是‘箭王’水平的太田牛一的對手。 大量的弓箭手落敗當然,也更加鑄就了太田牛一威名,漸漸的也吸引了一些高手來挑戰,其中就有:黃忠之子黃敘、以及薛仁貴之子薛丁山…… 黃敘和薛丁山的父親,都是大漢最頂級的箭術名將,而他們在父親手把手的教導之下,自然也都練成一手漂亮的箭矢。 相比于‘箭王’級別的太田牛一,才達到‘箭將’水平不久的黃敘,各方面都還差得太多了,而薛丁山雖踏入‘箭將’行列已久,但畢竟還未達到‘箭王’的層次。 在與太田牛一的對決當中,黃敘最先不敵落敗了下來,僅剩薛丁山在咬牙苦苦死撐。 最終,薛丁山臨陣突破達到了‘箭王’級別,這才極為艱難的擊敗了太田牛一,而薛丁山也因此成了聲名遠揚的少年英杰。 得知擊敗太田牛一的人,不是黃忠薛仁貴等名將,而是薛丁山這么一個少年,東瀛使團中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如果說擊敗太田牛一的人,是黃忠薛仁貴這類頂級箭將的話,這樣東瀛使團眾人反而還能接受,畢竟大漢的會弓箭的總人數擺在那里,產生神箭手的幾率肯定比東瀛大的多。 太田牛一作為東瀛最為頂級的弓箭手,代表這東瀛箭術的最高水準,結果卻輸給了一個默默無聞的漢人少年? 這豈不是說東瀛箭術和大漢的差距,就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的差距? 這就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了呀! 無論怎么狡辯,找什么樣的借口,可輸了就是輸了。 東瀛使團也輸的起,擂臺戰所輸的六項,直接不用比了,全部認輸,兩國之間所比試的項目也縮減至三十項。 這個結果公布出來之后,全天下的百姓都沸騰了,任誰都沒有想到,一個芝麻點大彈的丸小國,竟能在大漢眾多人才的挑戰下,守住了三十座擂臺。 雖說大漢的一流人才和頂級人才,絕大部分都已被各大諸侯瓜分完畢,剩下的基本又都集中在了百家之中,所以隱藏在民間人才其實已經很少了,前去攻擂的也只是些二流人才罷了,真正的高人全都處于觀望和看戲狀態。 但就算是這樣,東瀛能守住三十個擂臺,這在百姓看來已經相當的厲害了,并開始正視起了東瀛這個小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