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461章:韓信與張郃 同樣都是強攻,為何張遼打了兩天也沒攻下大,而白起僅用半天就打下大谷關了呢? 原因很簡單,白起找帶了朱文正的防御漏洞。 張遼第一次偷襲時,雙方戰損相當,都折損了近兩千人馬。 在之后兩天的攻城中,漢軍傷亡六千,而黃巾還是兩千。 在這兩千中,有七百人都是死在冉閔等將領的手中,由此可見朱文正為了壓制漢軍大將,起碼將半數兵力都投進去。 張遼想要降低損傷降到最低,所以將將領的勇武發揮到最大,采用士兵輔助將領的攻城方式,可沒想到這樣反而弄巧成拙。 白起不這樣干,他才所采用的是以士兵為主的攻城方式,可為了迷惑朱文正,白起依然讓冉閔等將佯裝出攻城的姿態。 果然,朱文正上當了,他以為冉閔等將會一起攻城,所以城頭兵力過半都是刀盾兵。 高手之間的較量,往往只需毫厘之差, 朱文正卻是善于防守,可白起也更精于進攻,以抓住朱文正的防御漏洞,就直接采用了最猛烈的攻勢。 大谷關內只剩六千兵馬,而僅靠三千弓箭手,自然是壓制不住漢軍的。 而當朱文正察覺,也已經為時已晚,白起沒有給他任何機會,派出全部大將再添一把火,直接一舉拿下了城頭。 后來這一戰傳到秦昊耳中,也引起了秦昊的深思。 同樣是攻城,同樣的兵力,同樣的將領。 張遼以兵輔將,結果損兵折將; 白起以將為兵,結果大獲全勝。 只是顛倒了一下順序,卻產生了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兵是將的膽,兵才是將的魂,而在冷兵器戰爭中,拼的還是底層士兵啊。 白起攻陷大谷關后不久,黃巾援軍抵達了大谷關。 考慮到背后還有兗州黃巾的緣故,張遼為了防止腹背受敵,命白起領一萬五千大軍死守大谷關,而張遼自己則領剩余兵馬在虎牢遺址設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