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蒙恬乃是晉軍出身,他功勞也夠,但資歷不足,不適合直接擔(dān)任都督,需要有個人替他先撐一撐,這樣他上位才會服眾。 以白起的地位和功勛,在區(qū)區(qū)河套一地肯定是呆不久的,此時需要白起在河套坐鎮(zhèn),以震懾元蒙和其他諸侯,所以秦昊才將白起放在河套。 而未來秦軍征戰(zhàn)河北的話,領(lǐng)軍必定是白起,到時接替白起成為河套都督的人,也只能是蒙恬了。 處理好河套的官員問題后,接下來也就只剩下并州了。 并州是秦昊所擁有的唯一一個完成的州,擁有九郡四百都萬人口,所以在太守人選的問題自然不能大意。 和眾軍師討論許久后,秦昊 做出了以下決定: 太原太守:蒙驁;郡丞:歐陽修。 雁門太守:李定國;郡丞:蘇軾。 上黨太守:白居易;郡丞:柳宗元。 上郡太守:劉秉忠;郡丞:劉禹錫。 西河太守:李東陽;郡丞:杜甫。 五原太守:荀衍;郡丞:王勃。 云中太守:向朗;郡丞:司馬光。 定襄太守:糜竺;郡丞:杜牧。 朔方太守:董和;郡丞:王維。 這次九大郡守的人選,除了蒙驁和李定國是武將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文臣。 至于另外九位郡丞,別看他們一個個都是大詩人大此人,但其實他們的政治屬性也都不低,詩詞歌賦只是他們的愛好罷了。 群雄討董,秦昊擔(dān)任盟主,再加上公開高產(chǎn)糧種,這讓秦昊的威望大漲,而當秦昊一統(tǒng)司州之后,自然有許多人主動投靠。 歐陽修、蘇軾、柳宗元這些人,都是在秦昊討董期間,或是討董之后投靠過來的。 當時秦昊新得司州四郡,需要大量的人才來治理地方,而主動前來投靠他的人又多,于是秦昊擇其優(yōu)者,一股腦都下放到各縣擔(dān)任縣令。 至于這次的官員調(diào)任,秦昊則在眾多縣令中,選取政績最突出的人,來擔(dān)任并州九郡的郡丞一職,歐陽修蘇軾等人只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