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現在的秦軍是戰時的極限兵力動員,所以這才八十五萬大軍的編制,而僅靠荊司并套三州一地二十郡的地盤,根本無法供養的起這么多的軍隊,所以整頓軍隊已經刻不容緩了。 官員的調動和任命之后,秦昊立即召集劉伯溫等一眾軍師,以及軍中高層,開了一場長達三天的會議。 這場會議的內容,就是精簡部隊,也就是裁軍和整軍。 最終在會議之后,秦昊決定淘汰老弱病殘、保留精銳,一次性直接裁軍二十五萬,只保留六十萬的正規軍編制。 秦昊麾下二十郡的產出,養八十五萬大軍雖有些力有不逮,但六十萬正規軍的消耗還是出的起的。 大裁軍之后,秦軍不會這么臃腫,而淘汰了全部的老弱之后,秦軍的整體戰斗力也會得到提升,只要在訓練個一兩年的時間, 未必就不能達到群雄討董之前的戰力水準。 裁軍只是一個開始,裁軍之后,接下來的整軍,才是重中之重。 六十萬正規軍當中,步兵、騎兵、弓弩兵的比重各占多少,也是這次軍政的重中之重。 河套之戰,秦晉兩軍出用了十二萬騎兵,其中一萬還是明軍的騎兵。 戰后,十二萬騎兵只剩下六萬,傷亡了將近一半。 僅靠六萬騎兵是無法震懾異族的,又考慮到征戰河北需要騎兵,而一統河北之后也需要騎兵來守護北疆。 所以這次秦軍整軍,其他軍隊都在裁軍,唯有騎兵在擴軍。 在未來戰爭中騎兵肯定是重中之重,而這次河套之戰中又繳獲了大量的戰馬,所以秦昊決定直接將騎兵擴編到二十萬,讓騎兵占到了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二十萬騎兵在手,秦昊將一躍成為擁有騎兵數量最多的諸侯,就算是當初擁有十幾萬西涼鐵騎的董卓也遠遠比不上他。 另外,只要有這二十萬騎兵在手,當秦昊一統河北與滿清接壤之后,也就不用再畏懼滿清八旗鐵騎的兵鋒了,二十萬鐵騎足矣守護整個北疆的安危。 至于弓弩兵,則也是步兵的一種,另外騎兵之中也有弩騎兵,而關鍵時刻秦軍的弓弩兵,也是會可以充當步兵來用的,所以弩兵的在步騎中的占比也同樣重要。 經過商議后,秦昊決定在四十萬步兵中,武裝和訓練出十萬弓弩手,在二十萬騎兵中,也同樣武裝和訓練出十萬弩騎兵。 這樣安排的話,未來秦軍將有二十萬的各式弩兵,而秦軍目前的強弩總數也不過十萬,強弩缺口達到了將近一半,不潛心發展而來幾年用來打造軍械,是不可能將這么大的缺口給徹底補上的。 至于四十萬步兵的安排反倒簡單了,無非就是訓練、換裝等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