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秦昊也是從晉陽回朝之后才真正明白,當初賈詡截殺百官的行為是多么的英明,沒有那些自詡忠義的大漢忠臣在一邊蠱惑,朝中自然也就不存在那么多的爭權奪利,而劉協也至今都沒有對秦昊生出任何忌憚之心。 君臣和睦,朝堂安寧,秦昊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然更加得心應手,絕對要比曹操的要名正言順的多。 當然,這樣的安寧也是有時效的,劉協現在不跟秦昊爭權,那是因為劉協還沒有成年,等他成年之后也就有著掌權的借口,為了權利肯定會和秦昊奪權,到時候君臣之間肯定不會這么和睦; 當然,真到那 時肯定又是另一種情況,畢竟劉協現在還只有13歲,想要成年還要再等3年的時間。 三年之后若是戰事順利的話,秦昊肯定已經拿下了河北之地,而那時的劉協對秦昊基本也就沒什么作用了,唯一的作用就是禪位為秦昊來立新朝。 賑災事宜之后,朝臣們上奏的政務,也就都不是什么大問題了,別說是秦昊了,就算是13歲的劉協都能解決,所以自然是從善如流。 朝議開啟后的兩個時辰,劉曄站出進言道:“啟稟陛下,在這兩年期間,秦公殿下改進紡紗機,并且尋來了玉米,這種新高產糧,如今我大漢國力倍增,軍備精良,秦公殿下可謂是功不可沒。” 劉曄此言一出,朝臣中的劉備、孔融、馬日磾三人當即瞪大了眼睛,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出現在心中。 “如今天下七王并立,就連朱天蓬、楊廣之流都能稱王,秦公為大漢立下不世之功,為何不能稱王?” 說到這時,劉曄躬身一禮,沉聲道:“秦公殿下的功勞足矣稱王了,請陛下賞罰分明,給秦公封王。” “請陛下為秦公封王。” 八成以上的大臣都齊呼了起來。 劉協見此若有所思,隨即說道:“以秦公的功勞,封王確實綽綽有余了。” 一聽這話,劉備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而孔融則連忙站出反對,道:“萬萬不可,異姓封王,有違祖制,爾等想陷秦公于不忠不義嗎?” 有了孔融牽頭,馬日磾等漢臣都紛紛站出反對,而劉備則只是在一邊靜靜的看著,既不贊同也不反對。 劉協見孔融等人反對,一時之間不由有些犯難了,他心中是想給秦昊封王的,畢竟以秦昊的功勞封王確實綽綽有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