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轘轅關于偃師與登封交界處,為洛陽通往許、陳的捷徑要沖,關處鄂嶺坂,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回環(huán)盤旋,將去復還,故稱轘轅關。 轘轅關其南邊的鄂嶺口,又有一關,為宋時偃師縣知縣馬仲甫庸工所鑿,道路軒敞,人便其利,當地人稱鄂嶺口,也叫新轘轅關。 旋門關于滎陽汜水西南十里鋪一帶,東漢以成皋旋門關為京師洛陽東南第一關。 班昭《東征賦》中云:“望河洛之交流,看成皋之旋門”,即指此關,洛陽向東過此,即無扼塞可以據守。 孟津關亦稱河陽關,在洛陽北,孟津扣馬五里處,距孟縣南十八里的黃河河心,是古代黃河上的一個重要渡口。此即周武王伐紂時與諸侯會盟渡河處,亦稱盟津,又名富平津。 西晉豐樂亭侯杜預曾在這里架起黃河上第一座浮橋,稱“河橋”。 北魏又置河陽三城于南北兩岸及河中沙洲上,歷代為洛陽北面之要津,是兵家必爭之地。 小平津關在孟津老城的西北,黃河河心,也是黃河上的一道津渡,其地位僅次于孟津關,故名小平津。 此外,洛陽西以西還有潼關(此時還沒建關),東有虎牢關,北有天井關和軹關等。 這些關隘同為洛陽門戶,設防守衛(wèi),使洛陽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