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036章:蚩尤三伐益州(上) 在大漢十三州之中,益州的經濟不算最高,但面積絕對是最大的一州。 益州擁有八郡三屬國3道共計98個縣,蜀漢時期更是被分割成了二十一郡,而縣城數量也擴大到了146個縣。 不過益州的領土面積雖大,但絕大部分地區都地廣人稀。 益州超過八成的人口,都集中在了蜀郡、漢中、巴郡、廣漢四郡,而川南的南中地區則人口稀少,而且還有大量的蠻人。 如今的益州被四個勢力占據,分別是:益州牧劉焉、漢中太守李世民、巴郡太守劉季、以及南蠻王蚩尤。 劉焉自成為益州牧之后,為了徹底掌控麾下的實力,共計進行了兩次治所遷移。 就跟荊州最初的治所在江陵而不是襄陽一樣,益州最初治所也不是蜀郡成都,而是廣漢郡的雒縣。 191年,劉焉將治所遷移從雒縣到廣漢綿竹縣。 194年,劉焉才將州治遷往蜀郡成都。 之后兩千多年,成都的地位都沒有變過,一直都是益州的政治經濟中心。 劉焉雖為益州牧,但真正直屬他管轄的地盤,也只有蜀郡、廣漢和犍為三郡,而川南各郡則因漢蠻雜居的緣故,常年戰亂不斷,所以劉焉對其的掌控力相對較低。 說起南蠻叛亂,一開始劉焉還是可以應付的,可自從南蠻祝融家換了新首領之后,川南的局勢就惡化的越來越嚴重了,甚至讓劉焉都不禁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祝融本就是南蠻五大部族之一,而蚩尤成為祝融部族的首領之后,很快就以雷霆之勢整合了全族之力,隨后就野心勃勃的開始了對外擴張。 蚩尤雖出生在南蠻,但少年時也曾闖前往大漢并且蕩過江湖,所以對大漢天下還是極為了解的。 蚩尤知道漢蠻之間的裝備差距太大,所以他一開始并沒有將目光瞄準大漢,而是選擇先吞并周邊的小部落,等一統南蠻之后在反攻漢人江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