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戰爭結束之后,劉季、蚩尤兩家都在消化戰果,而劉焉則全力恢復戰爭的損失,畢竟在一戰中劉季和蚩尤都是勝利這,只有劉焉是唯一的戰敗者。 劉季的巴郡地廣而人眾,為了更好的治理巴郡,還有新得到牂牁郡,劉季借鑒秦昊分割南陽的做法,將巴郡一分為四,給分割成了:巴郡、巴東、巴西、宕渠四郡。 之后,劉季更是改巴郡屬國為涪陵郡,將巴郡最南部涪陵縣、枳縣,以及牂牁郡最北部兩個縣,劃歸到了涪陵郡,并以培林縣為郡治所。 劉季的勢力經過這么一分割,也就擁有六郡之地,分別為: 巴東郡、巴西郡、巴郡、牂牁郡、涪陵郡、宕渠郡。 劉季所擁有的州郡數量多了,自然就會多出來許多官職,而劉季則全部用來獎勵有功之臣,也大大提高麾下文武的忠誠度。 劉焉見劉季大刀闊斧發展的同時,還通過設立新郡盡收麾下文武之心,于是他就也有了模仿的想法。 細分新郡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樣壞處也同樣有不少。 在一些難以接受改變的老臣們的強烈反對下,劉焉決定暫時擱置了這個想法,可兒子劉裕的勸說卻又堅定了他的決心。 蜀郡被分割成:蜀郡、漢嘉郡、汶山郡三郡; 廣漢郡被分割成:梓潼郡、廣漢軍兩郡; 犍為郡被分割成:犍為郡、江陽郡、越嶲郡三郡; 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并將其被分割為:建寧郡、興古郡兩郡; 又改犍為屬國為朱提郡; 最終,川中兩郡被劉焉分割成了五個郡,而川南三郡則被分割成了六個郡,劉焉所擁有的郡也擴充到了12個之多。 劉季和劉焉對領地的分割比秦昊還狠,這還不算最北端的漢中郡和最南端的永昌軍,益州已經被分割成了18個郡,絕對是大漢擁有最多郡的一個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