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業聞言心中不由猛的一驚,他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一看到慕容恪領大隊兵馬東進,就以為慕容恪將全部兵馬都帶走了,卻忽略了慕容恪大軍的具體數量。 實際上,只要元蒙的大軍能抵達鎮北關,無論是七萬還是一萬,這對于守將來說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因為接下來都會將面臨兩面夾擊的境地,而鎮北關對內的防御力又并不強,兩面夾擊之下是很難守住的鎮北關的。 所以,既然鎮北關會被被兩面夾擊,那么被一萬大軍攻陷,和被七萬大軍攻陷,又有什么實質上的區別呢? 不只是楊業一個,其他眾將也很快就想到了這 點,包括羅藝在內,都不由對王猛的機敏佩服不已。 戲志才看向王猛的眼神中更是滿是欣賞之色,他在王猛的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潛力,未來晉軍也絕不會因為自己等人的老去而人才衰弱。 “王副將所言與吾不謀而合?!? 戲志才拍了拍手掌,笑著問道:“至于這應對之法,相比王副將應該也想到了吧?” 王猛點了點頭,道:“在之前的較量中就可看出,慕容恪用兵幾乎滴水不流,而如今卻堂而皇之的向東進軍,而且還故意給我們留下攔截的時間,由此足可見這其中必定設有圈套。 這次慕容恪所用的乃是陽謀,且不論他的目標是不是晉陽,就算明知慕容恪此次只是佯攻,我們也不能心存僥幸,而對慕容恪的大軍置若罔聞。 晉陽畢竟是我軍的治所,萬一慕容恪見我軍沒有堵截,或是派去的兵力不夠多,所以真的揮軍進攻晉陽,那我等可就都成罪人了?!? 說到這時,王猛抬起頭看著楊業,沉聲道:“對于慕容恪來說,奇襲鎮北關所需要的兵力,無論是一萬還是五千,都沒有多大的區別,只要可以抵達鎮北關下就行了,所以末將斷定慕容恪不會分出太多兵力。 末將建議也同樣分兵行動,留下一萬騎兵防止慕容恪的奇兵進入陰山郡,九萬大部隊則前去堵截慕容恪的大軍。 主力大部隊和慕容恪大軍相遇后,慕容恪若是避戰的話,證明他的目標還是鎮北關; 若是迎戰,則證明他的目標確實是晉陽,那我軍也就不得不戰了。 到時,有九萬精銳大軍在手,就算是正面交戰,我軍也絲毫不懼元軍。” 第(2/3)頁